近日,全国多地遭遇寒潮天气,选购防寒保暖的羽绒服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当务之急。然而,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自己购买的羽绒服吊牌和水洗标内容并不一致;还有消费者表示,买到的羽绒服充气标与实际填充物天差地别。记者采访发现,吊牌和水洗标“各说各话”,充气标“挂羊头卖狗肉”,背后暗藏猫腻。
吊牌和水洗标
“各说各话”
日前,江西消费者高女士网购了一件羽绒服。收到货后,高女士注意到该羽绒服的吊牌和水洗标竟然不同。吊牌上显示执行标准为GB/T14272-2021,而水洗标上的执行标准却是GB/T14272-2011。
据了解,GB/T14272-2021羽绒服装标准于2021年3月9日发布,其对羽绒品质要求、羽绒种类标注、成衣防钻绒性的测试与评价等进行了完善和提升。该标准已完全替代了旧标准GB/T14272-2011。
“羽绒服的吊牌是合格证,合格证和水洗标均属于产品的使用说明。”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羽绒服装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曹宗华表示,按照相关规定,服装的使用说明可采用一种或多种形式,采用多种形式时应保证其内容的一致性。
充气标
“挂羊头卖狗肉”
当前市场上,不少羽绒服产品都会悬挂充气标,直观地展现其使用的羽绒材质。但一些羽绒服的充气标暗藏猫腻。
河北消费者黎女士近日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件羽绒服,看到充气标“90%的绒毛”标识,黎女士下了单。但收到货后,她发现衣服缝合处有破损,从里面漏出来的都是棉,没有发现羽绒成分。
记者发现,目前羽绒服的充气标在网上被当作商品公开售卖。多家店铺表示,外观设计、填充物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一个充气标仅需0.1元多。
据《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