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
第03版:03

10多个小时,1300多公里。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流落孟村8年多的哈尔滨人佟亚轩平安返乡——

温暖护送

本报记者 姚连红

12月18日,当列车缓缓驶进哈尔滨西站时,59岁的佟亚轩感慨万千,在外流落多年,终于返回家乡。孟村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以及爱心人士一路护送(右图),一直将他送到当地救助站,大家悬着的心才踏实下来。

一次偶遇

被帮扶8年多

说起这位外乡人佟亚轩,孟村新县镇杨石桥村村委会主任王少广与他算是“老相识”。

8年前一个秋天的下午,王少广看到一个穿着破旧的男子在路边捡拾废品,他之前在村里没见过此人,便主动凑上前:“你是哪里人啊?”

聊了几句,王少广得知,男子叫佟亚轩,哈尔滨人,家里没有直系亲属,独自一人来到孟村谋生,但人生地不熟,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固定住所。

王少广心生怜悯,随后联系村里的一家厂子,推荐佟亚轩干一些刷漆的零活儿,每个月有千元左右的收入。

一来二去,两人逐渐熟络起来。王少广对佟亚轩格外照顾,家里的闲置衣物会给佟亚轩送来。没事时,还会叫佟亚轩到家里吃饭,甚至留在家里过夜。佟亚轩虽然不善表达,但他心里明白,孟村的这位“王大哥”对他好。听说王少广家里有活儿需要人手时,佟亚轩会主动跑过去帮忙。

一晃8年多过去了。今年6月份,王少广发现佟亚轩有时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

“他不是本地人,很多医疗、低保等帮扶政策在当地享受不了。”王少广心里有些着急。前几天,他将此事求助到县民政部门。

跨越1300多公里

送他回家

孟村民政局救助站工作人员很快找到佟亚轩了解具体情况。经医院初步诊断,佟亚轩患有脑萎缩、轻度脑积水等多种疾病。在与佟亚轩进行沟通后,他也表达了想回家接受进一步治疗和救助的意愿。

随后,救助站工作人员与佟亚轩户籍所在地救助站和社区取得联系。经过沟通,对方同意接收佟亚轩。

从孟村到哈尔滨路途遥远,自己身体不好,天气又冷,如何回家是摆在佟亚轩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送你回去!”孟村爱心协会会长田雨生得知情况后,决定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一起送他回家。

12月18日6时30分,田雨生和救助站工作人员马学松、韩飞带着佟亚轩开车从孟村赶往沧州西站。由于刚下过雪,路上湿滑难行,原本约1个小时的路程他们用了近3个小时,才顺利登上开往哈尔滨的高铁。

由于天气寒冷,他们为佟亚轩准备了新棉衣、棉鞋。一路上,他们又为佟亚轩买来热乎的饭菜,帮助他去洗手间……10个多小时后,跨越1300多公里,四人终于顺利抵达哈尔滨西站,与当地救助站完成交接。返程前,田雨生代表爱心协会送给佟亚轩1000元慰问金。佟亚轩向护送他的三人不停说着“谢谢”。

“虽然脸和手都被冻僵了,但看到他能回到家乡,我们心里就踏实了。”田雨生说。

2023-12-23 本报记者 姚连红 10多个小时,1300多公里。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流落孟村8年多的哈尔滨人佟亚轩平安返乡——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12902.html 1 温暖护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