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看看书
生活中的闲暇时光,做什么才不算虚度光阴?
我想,读书是一个最好的答案。
每当初读一本好书,就仿佛结交了一位新朋友;而重温一本好书时,又好像与一位老朋友重逢欢聚。
当你需要一段充实的时光,书籍是永远不离不弃的伙伴。
窦文涛在《圆桌派》里谈到,一个人独居时,他常常把自己关进书房。从打开书的那一刻,他就仿佛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内心无比富足。静下心来,和书中的主人公共历悲欢,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用别人的经验来调整自己。
当你见过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收获不一样的思想后,见识和格局跟之前会大有不同。
焦虑时,立即行动
天下之事,困于想而迫于行。还没开始,就思前想后、犹犹豫豫,内心的焦躁和恐惧只会被进一步放大。
与其瞻前顾后,不如行动起来。所有臆想出的负面情绪,都会在行动中被瓦解。
梁实秋在《心守一事去生活》中说道:“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
会调节自己的人,是掌握了快乐秘诀的人。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用小小的举动捕捉快乐的信号。
面对困难,换个角度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有一些事我们决定不了,但我们可以决定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如果抱着悲观的情绪去面对,一直在抱怨,那么事情就会越来越糟糕;但如果抱着积极的心态,换个角度考虑,事情就会有变好的可能。
同样面对一朵花,有的人看到它已经枯萎了一半,有的人却看到它还盛开着另一半。感慨花枯萎的人,常常活在各种各样的遗憾和懊悔中,但感恩花还在开的人,大多活在知足与快乐中。
心情不好
也要好好说话
一个人在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带着不开心的语气说话。原本可以和气说出的话,因为内心烦躁,会愤怒地去说;原本可以委婉说出的话,也不考虑他人感受,就强硬地去说。
其实,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桥梁,尽量不要把不好的情绪带给他人。也许好好说话不一定会直接让事情变好,但一定不会让事情变坏。是选择雪中送炭,还是选择雪上加霜,有时就是一句话的事。
放下烦恼,学会及时清零
我们的心就像一个小仓库,若里面堆满了令人沮丧的感受,就很难装进新的快乐。人生格局的拓宽,有时靠的是及时清零的智慧与魄力。
一个人只有懂得释然过往,才能步履轻盈地迎接未来。人生的主动权,时常把握在那些敢于重新出发的人手中。人生的行囊里,少背一点,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