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
第04版:04

跨越2000多公里,南皮小伙儿王智健奔赴大凉山,只为给山里娃带去更多希望。支教期间,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一块最甜的糖果

本报记者 苏少静

王智健给学生们上课。

王智健(中)和学生们在一起。

一名学生送给王智健的糖果。

“我不知道这些山里娃的未来会怎样,但我知道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正在支教的南皮小伙儿王智健,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7月,王智健跨越2000多公里,奔赴四川大凉山,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

这段时间,他传授给孩子们很多知识,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也收获了很多感动。一名学生悄悄塞到他手中的糖果,他一直舍不得吃,珍藏到现在。对他来说,这块普普通通的糖果,就是世界上最甜的糖果……

跨越2000多公里

到大凉山支教

王智健今年22岁,是南皮县王寺镇王寺村人。2019年,王智健被燕山大学录取,成为法学专业的一名本科生。

“我刚上大学,就关注了学校里的研究生支教团。有一次,学长学姐们在校园里分享支教期间的故事,我听后特别感动,也很想加入。”从那时起,王智健就有了一个支教梦。他希望有一天也能像学长学姐们一样,用知识和力量去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们。

去年,王智健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加入燕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按照计划,他先经过一年的培训,然后去支教一年,再返校读研。

今年7月,他满怀期待,肩负着责任,从南皮出发,踏上前往大凉山支教的旅程。

历经两天一夜,换乘了几趟列车,跨越2000多公里,王智健抵达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布拖中学,成为一名支教老师。

在这个学校,他负责高一年级4个班级的政治教学,每周有26节课。

为了教好学生

向自己老师“取经”

第一次当老师,对于非师范专业的王智健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支教前,他反复阅读了相关的教辅用书,还专门从网上找来名师教学视频认真观看。

当地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他有所了解,也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然而,当他真正走到教学一线,看到学生们满是“红叉”的作业本时,还是产生了一种无力感。

“为了让学生们听得懂记得住,我特意放慢了教学进度,每次都把教学内容耐心讲两遍。但是,我把学生们的作业收上来后,发现错误率仍然很高。”王智健说,“有时候,20个选择题,全班没一个全做对的,最少的错三四个,最多的错十六七个。”

“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每节课前都认真备课,但效果仍不理想。”这让王智健十分头疼。

后来,他联系了自己的高中老师,耐心向老师“取经”。老师对他说:“即便不能彻底改变现状,你的光总会照进某个或者某些孩子的生命里,这就是最大的意义。”这句充满哲理的话,给了他极大的鼓励。

“量身定制”方案

提高山里娃学习成绩

王智健不断优化调整教学计划。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他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教学方案。

“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会适当给予一些小奖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我会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基础’。”王智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课堂气氛开始变得活跃,学生们也学会了独立思考,并积极发言。

每次讲新课前,王智健都会给自己提要求:“怎样才能让学生听得懂?怎样让他们对新知识感兴趣?”

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他会尽可能去搜集那些贴近当地生活的例子,便于学生们理解。“比如讲‘协调发展’概念时,我会以浙江省慈溪市对当地进行精准帮扶为例,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王智健说。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布拖中学支教,王智健需要完成从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变。他深知自己在教学能力上还有很多不足,平时会听有经验的老教师讲课,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前不久结束的凉山州东四县半期考试中,王智健负责的4个班级的政治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其中,有两个后进班的政治成绩超过了“重点班”。

“他们的成绩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我特别开心,也很有成就感。”说起孩子们的进步,王智健非常高兴,对以后的教学也更有信心了。

一块糖果

一直珍藏

“我很幸运,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遇到了很好的老师。老师们培养了无畏追梦的我,让我不断去探索更大的世界。”王智健说,他想做一名同样优秀的教师,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在支教的日子里,除了传授课本上的知识,王智健也会尽其所能,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我向学生们介绍我的大学校园、学校社团,分享我的学习经历,讲述自己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的难忘故事,为他们播放精彩的演讲视频……”王智健说。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今年11月,王智健在学校创立了“新声演讲社”。“我在校期间参加过很多演讲、朗诵等活动,也获过一些奖项。我想帮助学生们自信地走上演讲台,说出自己的梦想。”王智健说。

“我平时会主动与学生们沟通,和他们聊聊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谁遇到困难,我想法帮着解决。学生们也愿意把自己的心事讲出来。”王智健说,和孩子们相处一段时间后,他们渐渐熟悉了,甚至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下课后,一名学生走到王智健面前,把一块糖果塞到了王智健手里,然后转身跑了。握着这块糖果,王智健特别感动,心里暖暖的。

“这名学生学习成绩总体挺好的,就是政治成绩差一点。我专门找她谈心,给她补课,教给她一些学习技巧。”王智健说,一段时间后,这名学生学习态度更好了,政治成绩也有所提高。

他舍不得吃这块糖果,一直珍藏到现在。

“这里的孩子大多不善言辞,但淳朴善良。我真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王智健说,这段时间,他收获了很多温暖和感动。孩子们一句句暖心的问候,悄悄送来的一张张小纸条,让他觉得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希望孩子们

能“走”出大凉山

支教期间,王智健教给了学生们很多知识,也从学生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自立和坚强。

“学校里大部分孩子家庭条件不太好,有的还是留守儿童。他们物质条件并不优越,但坚强乐观,充满阳光。我在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王智健说。

每当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眼神,王智健就充满了动力。“也许靠我微小的力量,并不足以改变他们的命运,也不能迅速改变一个地方的教育现状,但我仍会倾尽全力,为他们传授知识,在他们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帮助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王智健说。

他说:“我愿意为孩子们推开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希望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凉山,实现自己的梦想。”

转眼间,支教的日子已经过去4个多月了。王智健说,他会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给彼此向上的力量,共同成长进步。

(本版图片由王智健提供)

2023-12-13 本报记者 苏少静 跨越2000多公里,南皮小伙儿王智健奔赴大凉山,只为给山里娃带去更多希望。支教期间,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11864.html 1 一块最甜的糖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