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
第09版:09

保护地名文化 留住心中乡愁

本报评论员 牛健存

近日,沧州市民政局公布了沧州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古县1个,古镇2个,古村落2个,红色地名1个。名录的出台,可以进一步加强我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

(据11月30日《沧州晚报》2版)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地名是一个地方发展与变迁的重要烙印,是文化的根脉、城市的灵魂,更是凝结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作为千年古城,沧州文化底蕴丰厚。入选我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这些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地域特色。以任丘为例,唐代邢子颙在《三郡记》中记有“汉平帝二年(公元2年),巡检海使中郎将任丘筑城以防海寇,即以为名”。也就是说,早在汉代就有了“任丘”此名。

沧县旧州镇是古沧州所在地,春秋战国时期属燕、赵、齐交界地,西汉时设渤海郡,其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02年。

而位于大运河畔的沧县兴济镇,自古以来就是沧北津南经济大镇和文化名镇。纵贯兴济镇7.2公里的大运河,见证了人水相依、人水和谐的历史变迁。

实际上,像这样有故事的老地名,沧州还有很多。保护好老地名,深入挖掘老地名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对赓续文化根脉、传承历史记忆,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保护好老地名,是对历史的尊重,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地名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保护、宣传地名文化。复建朗吟楼、南川楼,修复码头、渡口和桥梁……将街巷村落中的浓浓乡愁融入现代生活,让文化之“魂”在城乡格局、遗迹建筑、自然景观中可触可感,在城市发展更新中留住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温度。

一个城市,一座古镇,一条街巷,老地名构成了一部内涵厚重的“编年史”。我们在讲述地名背后的历史和动人故事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会产生情感共鸣,激活人们的人文记忆,不断提升对沧州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增进保护地名文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让我们共同努力,尊重历史,传承文明,守护老地名,留住心中乡愁。

2023-12-11 本报评论员 牛健存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11669.html 1 保护地名文化 留住心中乡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