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8日
第14版:14

双职工家庭没时间接孩子放学,社区组织老人帮忙

“共享奶奶”解难题

一位“共享奶奶”在为孩子们讲故事。

“共享奶奶”火了。

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纷纷转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清泉社区里“共享奶奶”们的故事。不少网友点赞,并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一群有时间、有文化、有意愿的老人,志愿承担起了接社区里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的任务。孩子们可爱的笑脸丰富了奶奶们的晚年生活,孩子们也多了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

共情:年轻时,也有照顾孩子的难题

“怎么办?怎么办?”谈起自己是如何成为一名“共享奶奶”的,今年72岁的陈芝芬回忆起了一对年轻夫妻焦急的面庞。

2019年,社区里的一对年轻夫妻犯愁无人接送5岁的女儿囡囡,因此找到陈芝芬。这对夫妻不是鄞州区本地人,到此打工,两个人都要上班,孩子的爷爷奶奶也不在身边,于是,他们求助退休在家的陈芝芬,希望她能帮助接孩子放学。

陈芝芬问:“把孩子交给我,你们放心吗?”问出这句话的时候,陈芝芬想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那时,她跟丈夫也是双职工,也曾为照顾孩子的问题犯过愁。

得到肯定答案后,陈芝芬担起了每天接囡囡放学的任务。

与此同时,社区里的另一位老人袁佩君无偿帮助邻居接孩子放学的暖心事迹传为佳话。经过调研和组织,社区牵头,成立了一支由5位志愿“奶奶”组成的队伍,有组织地帮助社区内有需要的家庭接孩子放学。

“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成立了。

感谢:“共享奶奶”承担起了爷爷奶奶的角色

下午5点左右,下班后的杨女士来到社区接儿子。

看到“共享奶奶”们陪着孩子玩,给他们讲故事的画面,杨女士说“特别温馨、安心”。

今年8月,来自双职工家庭的杨女士在社区微信群里看到了“共享奶奶”服务项目的通知,跟丈夫商量后,为即将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报了名。

“校外也有辅导班,但都是收费的。”杨女士坦言,报名之前有过顾虑,但社区牵头来办这个事,让她的顾虑打消了很多。杨女士跟丈夫商量,先让儿子跟“共享奶奶”相处几天,如果觉得不好,就想别的办法。

几天下来,儿子给杨女士的反馈非常好。

“孩子跟我说,奶奶接他放学的路上,经常会问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奶奶还会将自己的见解告诉孩子,这就是亲爷爷奶奶会做的事啊。”杨女士还会经常从儿子口中听到“喜欢奶奶”这样的话,“我真心觉得,‘共享奶奶’已经融入了我们这个家庭。”

点赞:网友建议推广

志愿服务队伍最初的5名成员之一陈芝芬,自己的孙辈早已长大。如今,借助“共享奶奶”的身份,她每天都能跟一群孩子在一起,接他们放学,陪他们玩。看着小孩子们可爱的面庞,陈芝芬觉得非常开心。

“共享奶奶”是一支老年志愿服务队伍,志愿项目建立在社区老年居民及双职工家庭的现实困境之上,体现了倡导老人发挥余热、增强社区邻里互助、增进爱心共享的文明新风尚,同时也是让社区邻里关系和谐发展的新途径与新载体,实现了“体现老人社会价值”和“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接送难”的需求互补。

到目前为止,清泉社区的这支老幼互助志愿队伍已经运行了4年,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共享奶奶”从最初的5人,到现在已经有核心成员58位,志愿者更是多达269位,志愿服务总时长已超22000小时。

除了浙江省宁波市,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等地,同样也有这么一群“共享奶奶”。“共享奶奶”的事迹被包括多家中央媒体在内的媒体转载后,不少网友纷纷点赞,并留言建议全国推广。

据极目新闻

2023-12-08 双职工家庭没时间接孩子放学,社区组织老人帮忙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12496.html 1 “共享奶奶”解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