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8日
第07版:07

沧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王帅——

“寻 枪”

本报记者 张楠

王帅等正在寻枪 本报通讯员 摄

2023年,全市公安机关积极打击犯罪,守护平安,服务群众,护航发展,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涌现出一大批以英模为榜样,为群众真干事、干实事的先进人物。这些先进人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英模精神深深融入为民服务的工作之中。

即日起,本版开设“我做的群众最满意的一件事”栏目,为广大读者讲述发生在民警和群众之间的感人故事。

——编者

说起警方的搜排爆工作,人们马上会联想到电影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排爆场面。而在现实中,搜排爆民警更多的工作是用细心和耐心去完成一个又一个小任务。

说是小任务,其实也时时面临着危险。为此,他们也被人们称为“行走在刀尖上的舞者”。 沧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王帅就是其中的一位。

受命捞枪

确定搜索范围

2023年7月6日中午,沧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搜排爆民警王帅和同事接到上级指令:携带相关装备,配合沧县刑警大队到当地一片水域执行搜索任务。搜索目标物——犯罪嫌疑人5年前丢弃的枪支(定罪量刑的重要证据)。

一开始,王帅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赶到现场后,他才发现这片水域太大了。据沧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民警介绍,这个水坑面积约4万平方米,平均深度20多米。虽然大部分水已经被抽干,但坑中还有许多看不到底的小坑。

当时正是7月初,天气格外闷热,刚一靠近坑边,王帅就闻到污水和淤泥散发出的恶臭味。他找了一根木棍,一边试探淤泥的深度,一边带着两名队员从坑南侧顺着斜坡往坑底行进。一米长的木棍轻轻一插就能扎进泥里80多厘米,想在短时间内把这么一大片淤泥区域搜一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王帅根据之前掌握的犯罪嫌疑人抛枪时站立的位置,抛物进行模拟。他找来一个和枪支重量相近的砖块,向坑中扔去。随后,他以砖块落点为基点向四周延伸,划定了一个约800平方米的区域,并展开地毯式搜索。

冷热交加

艰难搜索5小时

王帅和同事换上渔裤,拿着金属探测器,拉着绳索缓慢进入坑底。他们踩着没过膝盖的淤泥,深一脚浅一脚缓慢向前搜索。随着几人的移动,他们手中的金属探测器时不时会传来“滴滴”声,可翻出来的不是铁圈,就是生锈的铁丝。

此时,坑底温度已经达到了近40摄氏度,他们穿着连体渔裤,就像置身于一个不透气的蒸笼。才走出七八米,王帅等人就已经满头大汗。别看头上出汗,他们的脚底却冷得刺骨。

很快,5个小时过去了,预定区域被搜遍了,但枪却没找到。此时,岸边聚集了不少围观的村民,王帅等人也开始对搜索方案产生了怀疑。他们身上都臭烘烘的,早已被汗水浸透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手也被汗水泡得浮肿起来。

刚刚冒出想要放弃的念头,王帅被岸上传来的对话“刺痛”了。“人家特警哪是干这活儿的,这还捞啥呀……”“行了,差不多了,坑也下了,照片也拍了,过会儿就走吧。”听着围观村民的话,他既不服也不甘,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枪。在他们休息期间,有热心村民给他们送来纯净水,还说起了犯罪嫌疑人以前的恶行。

扩大范围

终于找到枪支

“来吧,兄弟们,继续干!往北、往东再扩大搜索范围,不行就再扩,把水坑淘干了也得把枪找出来!”王帅喊道。“好!”“干!”队员们回应着。大家再次下坑,排成一排继续重新搜索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王帅手中的金属探测器再次“滴滴”地响起来。他顺势用脚踩过去,感觉踩到了一个金属棍。“有门!”他心里一喜,把手伸进淤泥里,将“金属棍”拽了出来,发现是支猎枪。他举着手中的猎枪朝岸边喊着:“犯罪嫌疑人扔的是支猎枪吧?”同事在岸上远远喊道:“看不清,你拿上来!”直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离岸边几十米远了。

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一名受害人看到王帅手中拿的猎枪,一下认出这正是犯罪嫌疑人的,“扑通一下”跪下去,不停地感谢民警。民警赶紧将他拉起。看着受害人远去的身影,王帅的眼睛不禁红了起来。这一刻,他感到自己和同事们付出的所有辛苦、汗水都是值得的。

2023-12-08 本报记者 张楠 沧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王帅——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12474.html 1 “寻 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