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骄傲
沧州骄傲
候选人事迹展示①
候选人事迹展示③
张菲菲今年35岁,出生于泊头市四营镇军张村。张菲菲放弃国外舒适的条件,回来报效祖国,致力钻井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带领团队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缓解国家油气钻井“卡脖子”问题。30岁时,他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长江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乡村少年“飞”出国门
很多人看到“张菲菲”这三个字,会以为这是一个女孩。提起他的名字,家里人也总是忍俊不禁。
张菲菲本名叫张飞飞。父母给他取名“飞飞”,寓意飞出闭塞的乡村,飞向广阔的世界。
高考前,张菲菲去派出所办理身份信息证明时,才得知名字在户籍电子化过程中,“飞飞”被误录为“菲菲”。因高考临近,来不及更改,“张菲菲”便写入了这个泊头小伙儿的高考档案以及后续的所有正式档案中。
“读书改变命运”是张菲菲从小被灌输并一直坚信的理念。
上初中时,张菲菲早晨不到6点就起床,骑行五六公里到学校,中午就吃自带的馒头和咸菜。初中毕业时,他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高中。3年后,他考入吉林大学。
大二时,张菲菲用半年的生活费报名了托福和GRE,并一次性通过。他说:“当时,我是班上第一个报考托福和GRE的。我就想把英语学好,多学门技术。”
2010年,张菲菲本科毕业前获得了美国塔尔萨大学全额奖学金。他进入全球钻井领域顶级课题组,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回国进行科研攻关
2015年,张菲菲以一篇高质量论文取得博士学位。导师评价说,张菲菲的研究达到了领域内的最高水平。
进入21世纪以后,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石油行业也处于从机械化阶段到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阶段。以斯伦贝谢、哈里伯顿为代表的油服公司对整个油气勘探开发过程有了全过程软件开发模型,而我国在国际上成熟的商业软件几乎为零。
张菲菲慢慢意识到他所从事的智能钻井相关技术对国家能源行业的重要性。在美国求学和工作8年后,他从哈里伯顿公司辞职,回国到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从事智能钻井教学和科研工作。
从此,他舍弃了在美国400多平方米带院子的别墅,放弃了朝九晚五的稳定生活,带着妻儿“蜗居”在学校的教师宿舍里,开始了没有节假日的科研攻关。
缓解“卡脖子”问题
在国际油气井工程领域,外国公司的软件产品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从回国的那一刻,张菲菲便立下奋斗目标,那就是打造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钻井技术和软件体系,推动我国油气钻井数字化发展。
张菲菲加入长江大学后,第一时间着手建设了智能钻井研究平台,组建团队,承担国内3大石油公司及国外公司的智能化钻井项目研究工作,推进钻井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经过4年攻关,张菲菲带领团队开发出了更适合我国油气行业需求的自主知识产权钻井软件。该软件已经实现了大部分的国外同类产品功能,其部分算法及功能超越国外水平。
目前,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下属的8家单位实现应用,缓解了油气钻井软件“卡脖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