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赵方圆 摄影报道
葫芦玉竹烙画
葫芦玉竹烙画是用加热的烙铁在葫芦和竹子上,经过调整温度、力度、速度烙制而成的绘画作品。
2020年,葫芦玉竹烙画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个圆滚滚的葫芦、一页开片的竹板,一支热腾腾的烙笔,在一双巧手的勾、擦、点、皴中,缕缕轻烟间,一幅幅精致的烙画诞生了。
在沧县张官屯乡穆官屯村,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玉竹烙画代表性传承人尹洪洲,近20年潜心创作,将这极其珍贵又源远流长的稀有画种,烙绘成“一绝”。
在作为工作室的自家东厢房内,虽没有颜料画纸、笔墨飘香,却有着古色古香的韵味,更有着令人惊叹的丹青溢彩……
尹氏家族的葫芦情
烙画历史悠久,相传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到清朝时期最为兴盛。后来,烙画技艺曾一度失传。“古人称烙画为‘火针刺绣’,它也是中国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烙画的材料都是天然的,也不需要颜料。它的表现力独特,无论是具象写实、抽象写意都可以。”尹洪洲说。
明清时期,葫芦从最开始被用来食用,逐渐发展成用于观赏的艺术品。因为葫芦有“福禄”的谐音,所以经过人工处理后的各式葫芦被人们喜爱。老百姓家的屋顶下常悬挂葫芦,还有的人用红绳绑上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
沧县尹氏家族以葫芦、玉竹为基础,进行有意识的烙画创作,已有100多年了。
尹洪洲说:“我家祖辈就在地里、院里种葫芦,把品相好的葫芦拿到集市上去售卖,后来为了好卖就用烙铁在葫芦上烙画。我的祖父尹宝玉除了做葫芦烙画,还给人们在榆木家居和木门、门框上烙画。”
“当时还没有电烙铁,他就用三角烙铁,在木炭中烧红了再烙。再后来有了一种类似于‘香’的铁笔,一头插在燃烧的木炭或煤油中,将热传导到另一头来烙画,这就方便多了。不过,自从有了可以调温的电烙笔,烧火的铁笔也不多见了。”拿起一个烙着“巨龙腾飞”图案的葫芦,尹洪洲介绍着。
今年35岁的尹洪洲,自幼跟随父亲尹文昌学习葫芦、玉竹烙画技术,有天赋的他热爱并且肯钻研,很快在业内小有名气。过去的创作内容主要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为主,他则结合当下时尚元素,在烙画中加入了一些故事情节,丰富了葫芦、玉竹烙画的内容。
“如今,葫芦、玉竹烙画的形式创新不再局限于题材、色彩的改变,而是需要在素材均衡关系之间创新,比如对线条、材质、外形的创新,按照元素不同分离或者重构,以便于增强烙画表达出的情感,赋予葫芦、玉竹烙画新的生命力。”尹洪洲说。
有画有意有祝福
温文尔雅的尹洪洲,创作时手法十分灵动而飘逸。他手中的烙铁,以国画创作中的工笔、白描、写意等画法,游走在葫芦和竹子的表皮上,使得光滑坚硬的表面出现黑、白、焦、黄、褐等层次的晕染效果,最后呈现出一幅幅山水、走兽、人物以及花鸟画。
“烙画和绘画不一样,晕染一个部位的时候不能停。一停颜色就衔接不上了,必须一次成型。”尹洪洲一边专注地烙着画,一边解说。
一件名为《硕果累累》的烙画葫芦作品,葡萄藤下有两只松鼠,毫无慌张恐慌之态,闲适自在地吃着食物,神态可爱。那葡萄藤上两只小鸟也在休憩觅食。“葡萄代表着丰收、富裕,寓意多多益善,也象征着硕果累累、多子多福。这件作品适宜摆放在家中,寓意非常好,也适合当作礼品。”尹洪洲说。
尹洪洲的烙画葫芦形态各异,有像冬瓜的葫芦,有上下都有“肚子”的亚腰葫芦,还有一个“肚子”的瓢葫芦。“在这些葫芦上烙画,难度最大的就是这亚腰葫芦了。这种葫芦形状不正,‘腰部’衔接最考验技术了。”尹洪洲说。
对于追求艺术的人来说,创作的空间是无限大的,有限的只是时间。有一段时间,尹洪洲痴迷古壁画。他用了3个月的时间,在一个瓢葫芦上烙了一幅敦煌壁画的飞天图案。这个图案完全按照原画的复原,在山东举办的葫芦文化艺术节上获得“优秀奖”。
这件事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和自信。
除了葫芦烙画,尹洪洲在竹子上烙画制作而成的臂搁,也是有着丰富的内容以及美好的寓意。尹洪洲介绍:“竹件适合把玩,可以玉化后烙画,也可以烙完后再盘。实心竹玉化后红得像玛瑙,温润如玉,深受烙画收藏者喜爱。但是竹子皮质比葫芦更硬,烙画不易上色,技术要求更高些。”
多平台传播绝技
近年来,尹洪洲将作品在拼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展示,受到全国各地烙画收藏者的好评。很多人在直播间下单订购。其中,还有一部分粉丝做个性化订制。这又促使他不停地研究、创新。在他看来,这既是对工艺精益求精的要求,也是对创作水平提升的敦促。
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尹洪洲的作品不局限于过去的民间传说和山水花鸟等内容,更多地出现了写实风格的内容。他画了大量私人订制的人物肖像画,还巧妙设计出葫芦保温杯、竹简封面笔记本,并在上面创作了铁狮子、清风楼、朗吟楼、南川楼、大运河等沧州元素的烙画。
“除了烙画,我还喜欢做木工活。”尹洪洲走到摆放着车床、冲床等工具的南房,“这个葫芦保温杯是我自己买来不锈钢杯胆,再用葫芦和木头制作杯身、杯盖加工成的。竹简笔记本也是我自己创意,将加工好的竹片串在一起做成的。”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技艺,尹洪洲对自己的女儿尹汇云更是用心培养。“我的女儿现在上五年级,三年级时就开始学习烙画了。现在已经能在葫芦上画一些简单的图案了。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就收藏了我和女儿的好几件葫芦烙画作品。”尹洪洲开心地说。
“我家在村里,这里远离尘嚣,也能让我静下心来创作。我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一些媒体平台,让更多人了解烙画,喜欢上烙画,从而将葫芦玉竹烙画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尹洪洲说。
在尹洪洲的家中,各类形状的葫芦、玉竹摆满了博古架和角角落落。透过缕缕轻烟,那一幅幅自然古朴、素丽典雅的烙画作品,给人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