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来上美术课,学水彩!”一大清早,马东香就在微信群里发消息。马东香是沧州市第二幼儿园“夕阳红”社团“团长”。说起这个“夕阳红”社团,故事有很多——
“扒墙头”的爷爷奶奶走进幼儿园
“夕阳红”社团的成立源于沧州市第二幼儿园园长贾国明不经意的一瞥。
2015年冬天,园长贾国明无意中正好看到幼儿园外等着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当时,距离孩子们放学还有半个多小时,接孩子的家长已经排起长队,其中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正扒着栏杆向园内张望。
贾国明想,天气冷,等着也挺没意思,不如请他们进园,互相交流知识,丰富一下业余生活,也能接触接触科学的教育方法,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有了这个想法,贾国明很快与副园长郭丽娟以及负责家长相关事务的老师毛国芬商量,组建“夕阳红”社团。他们在各个家长群中发布消息,并为报名的老人办理社团卡。
目前,“夕阳红”社团一共有团员65人,社团“高度自治”,集体推选出“团长”1人、“团长助理”1人、“副团长”4人、“组长”5人。社团的课程每天下午3点半开始,4点半结束,有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活动的设置也是大家商议,从形体课、舞蹈课、养生保健课、儿童心理课中自由选择。而讲授课程的正是这些“深藏不露”的团员们。幼儿园也为社团请来专业的美术老师,为团员们提供固定的活动场地和音响等设备。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贾国明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希望能将家长纳入幼儿园的整个“教育系统”中来,让家长在孩子成长关键期不“掉队”。抱着这样的想法,沧州市第二幼儿园成立了家长学校,还组织了每周四固定的读书沙龙,向家长传授儿童教育方法。有这样的理念作支撑,“夕阳红”社团的成立偶然之中又有必然。
孩子缺勤,奶奶全勤
社团成立后,幼儿园活动室内每日都传来欢声笑语。
“一二三四……”周三下午,刘皓臻的奶奶正在4楼形体室教大家如何优雅地走步,十多个团员一边看着示范,一边揣摩动作,学得认真极了。
刘皓臻的奶奶有全国模特导师证和评委证,气质非常好,在社团中负责给大家教授形体课,顺带讲些穿搭知识。程淑兰则是一名老中医,经验十分丰富,经常为社团里的老人们号脉问诊,答疑解惑。最近一段时间,园里请来的美术老师正为大家教授水彩。团员们从零基础到入门,笔下的风景越来越美。每天下午4点左右,幼儿园活动室里有人授课,有人学习,俨然一副“老年大学”的模样。
“一入社团,什么知识都能学到,能不天天来吗?”“一天不来都不习惯了,在家里刷手机有什么意思?”大家纷纷笑着说。还有一位孩子的姥姥学舞蹈实在入了迷,回家做饭时也不忘练习脚下舞步,惹得一家人笑个不停。
“有时,孩子感冒发热请半天假,孩子的奶奶却不能落下社团活动,一定要来!”马东香告诉记者,虽然孩子们偶有缺勤,但是“夕阳红”的团员们几乎个个都能得“全勤奖”。
校门口的“骗子团长”
“夕阳红”社团“团长”马东香是中7班叶嘉禾小朋友的姥姥,退休之后在幼儿园“身兼数职”,常常参与园里的志愿活动。毛国芬觉得马东香组织起活动来游刃有余,责任心又很强,就把她推荐成了“团长”。
眼看社团搞得有声有色,马东香想“扩招”。“这么好的社团,当然得让更多人知道啦。”马东香笑呵呵地说。
一开始,马东香的这份好心总是让人误会。“你是孩子的奶奶还是姥姥啊?快来加入我们社团!”在幼儿园门口,马东香上前一把拽住张密荣的胳膊,急切地问着。张密荣的孙女张云舒在幼儿园上中班,她接到孩子,正要骑车子回家去,结果被眼前的马东香拦住,吓了一跳。
“这是哪来的骗子?怎么跟搞传销似的!”张密荣寻思着,一边甩开手往后退了两步,一边打量着马东香。“老姐姐,我是二幼‘夕阳红’社团的‘团长’,‘夕阳红’社团是咱们幼儿园带头组建的。”
马东香这么一说,张密荣的疑虑便消了一大半,有点好奇地问:“这是干什么的?”“咱们不都来接孩子吗,干等着也没地方去,幼儿园帮咱们组建社团,给咱们提供场地,又帮咱们联系老师,免费教绘画、形体,还能学学育儿经验,交几个朋友,特别好!”一来二去,张密荣就被拉着“入了伙”。
如今,张密荣跟记者讲述起这一段入团的经历,仍然忍俊不禁:“幸亏她一把拉住了我,不然怎么知道还有这么个好地方!”张密荣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她已经是团里重要人物——周二活动课的“组长”,平日带着大家学习广场舞,她成了舞蹈老师,忙得不亦乐乎。
“我当时以为马东香是骗子!”最近刚加入“夕阳红”社团的魏奶奶哈哈大笑。退休后,她在“夕阳红”社团重新找到了归属感,还交到了不少投缘的朋友。
“孩子愿意跟我交流了”
“每天都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本身就是对身心最好的滋养。”张密荣告诉记者,来到社团,她也学了不少与儿童沟通的技巧。回到家中,她又把这些教给孩子爸妈,家庭的教育氛围越来越好。
一聊起加入这个社团的变化,大家觉得受益匪浅。毛国芬告诉记者,有一个孩子的姥爷脾气挺大,从前,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情况,他常急得“亮巴掌”,自从加入社团听了几节课之后,这位老先生开始学着用心理解孩子,孩子也对他敞开心扉,祖孙二人更加亲近。还有一位奶奶,平常看见孙子哭闹就急得团团转,现在也学会了如何耐心劝导孩子。
这群在社团认识的团员因为相处格外融洽,还把社交范围扩大到了日常生活中,周末有空也常相约着聚一聚,聊聊家常。
有一些老人的孙子、孙女毕业离开了幼儿园,自己却舍不得离开这个社团,就跑来问还能不能参加社团活动。毛国芬和马东香听了这话,都露出笑容:“幼儿园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