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部分餐饮店、商超、停车场等场所,发现大部分商家都采用了扫码消费方式,带着二维码的告示牌被放置在明显位置。扫码消费虽然方便了消费者,但也存在过度索要个人信息、强行要求关注商家公众号等问题。在调查中,有八成受访者担心扫码消费会泄露个人信息。
(据10月18日《沧州晚报》4版)
无处不在的二维码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扫码消费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为消费者带来智能化的服务,但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些服务行业,会被商家要求强制扫码。
强制扫码或者变相诱导扫码,已经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有网友留言称:“不会扫码点餐竟然不能吃饭,过分了,真的过分了。”
在数字经济时代,成千上万笔订单背后的用户数据,对于商家而言堪称一笔重要的“财富”。于是,就有一些商家动起了消费者个人数据的歪心思,对消费者强制索取信息,过度采集信息,诱导套取信息,甚至违规使用信息。
从法律角度讲,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国家有关法律明确规定,未经互联网用户知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在商家的经营活动中,保护和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前提。商家应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科技进步,不能以牺牲个人信息为代价。
从市场角度讲,这种行为方便了商家,刁难了消费者。真正好的消费体验是要给顾客提供多种选择,是要让服务有温度,而不是让大家去被动接受。
业内人士曾指出,用户信息采集必须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强制扫码明显违反了这一原则。
强制扫码的危害性理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扫码消费是“可选项”,绝不能成为“必选项”。
商家应该清醒认识到强制扫码是违规违法之举,要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和隐私权。消费者也要增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敢于说不,勇于维权。而有关部门则应加大监管力度,管住商家的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