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昕也
各大电商有啥新动作?
主打“最低价”“真便宜”
今年第15个“双11”,全网电商打起了“价格战”。促销细节虽各有不同,但同时喊出了“最低价”的口号。
京东将“双11”主题定为“真便宜”。10月23日20点,京东开启了“双11”大促,直接现货开卖,取消了预售。除了“跨店每满299元减50元”,还可叠加补贴;参与百亿补贴的商品数量将达到“618”时的两倍;9.9元包邮、秒杀频道的低价商品数量也大幅扩容。在服务方面,京东主打“买贵双倍赔”“超8亿元商品享全程保价”等。
天猫则打出了“全网最低价”的口号,依然延续预售活动。预售已于10月24日20时开启,两波正式开卖的时间分别为:10月31日20时和11月10日20时。
据了解,本次“双11”,天猫在“跨店每满300元减50元”的基础上,首次大规模推出官方直降、立减,不用凑单,一件就打折,预计将有超过8000万种商品降至全年最低价。为保证“全网最低价”,平台还推出了“买贵必赔”的服务。
靠低价突出重围的拼多多,则在10月20日就启动了“双11”大促,为消费者送上“每满300元减50元”“每满200元减30元”的双档消费福利。
除了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这三家电商巨头,今年还来了几位新玩家,以小红书、哔哩哔哩(简称B站)为代表,以内容社交为切入点,打开电商的新赛道。其中,小红书推出了跨店满减+直降、主会场领券和直播间红包三大玩法。
此外,抖音推出“一件立减,不用凑单”的活动,单品价格直降15%起。快手则在保证低价的同时,针对所有大牌商品,同步上线正品险。
网友啥态度?
“不听吆喝”“便宜才买”
对于电商们“单件立减”“全网最低价”的玩法,有些网友并不买账。
“年年都说最低价,每一年我都不相信。”面对电商“双11”的促销口号,“90后”陈晨的点评很直接:“不听吆喝,自己比价才放心。”
市民孙先生说:“‘双11’的东西不一定便宜。根据以往经验,电商通常会提前1个月把价格上调,然后在‘双11’当天再打折,大部分商品打完折后的价格跟平常是一样的,有的还会更高一些,里外里没什么差别。”
据了解,某媒体近日对“今年‘双11’你打算囤货吗”发起了调查,有5900多人参与投票。结果显示,“不买”占比42%,“看情况”占比为33%,24%的消费者选择了“打算买”。但从往年看,网友向来是“嘴硬身体诚实”,最终还是忍不住下单。
网购达人刘女士认为,“双11”作为电商下半年重要的“生意场”,优惠力度肯定比平时要大,“不是所有的都便宜,我把想买的先放购物车,然后再各平台比价,真便宜才买”。
真能买到“最低价”?
精打细算才能“薅到羊毛”
面对各大电商的“价格战”,消费者真能买到“最低价”的商品吗?
“我没有觉得便宜。”市民田甜告诉记者,今年6月份,她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1袋山西特产太谷饼,原价每袋33.8元,领完优惠红包后实付28.8元。“昨天打开网页一看,该产品价格涨到了39.9元1袋,打完折后的付款金额是38.6元,比上次要多花10元钱,根本不是商家宣传的‘最低价’。”
市民齐悦打算“双11”买些日用品,与去年“双11”比价后,她有些失望。“去年我在淘宝买的一款品牌洗手液,12瓶装原价139.8元,实付款为91.8元。今年原价一样,但需要支付98.8元,比去年要多花7元钱。”
不仅如此,齐悦去年在京东购买的某品牌洗脸巾,15包的价格优惠完实付126元,而今年优惠完则要159元。
后来齐悦发现,网购单件商品的确可以打折,但折扣力度很低。如果在电商平台的自营超市统一购买商品,不用跨店凑单,叠加的优惠更多。“我在天猫超市购买了洗脸巾和洗手液,不仅比跨店买便宜,还可低价换购20件商品。”
蓝月亮内衣洗液原价18.8元,换购价8.9元;超能洗衣液原价37元,换购价15.2元;佳洁士玫瑰盐牙膏原价19.9元,换购价6.5元……看到低价换购的商品价格比平时便宜不少,齐悦觉得“薅到了羊毛”。
“这次在电商超市买了610多元的商品,优惠完实付款为286元,相当于打了5折。”齐悦告诉记者,像手机、电脑等价格较高的产品,优惠力度比较明显,而生活日用品要想“薅羊毛”还得精打细算。
“我都是在口碑较高的代购网店购买品牌化妆品,而不是旗舰店。”市民陈冰认为,即使电商大促,旗舰店的价格也没太大优惠,无非是多给几个化妆品小样。而代购店直降价格,优惠力度简单直接不“烧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双11”活动,电商平台拼的是价格,消费者拼的是比价能力和购入时机。
电商如何抢客源?
货真价实不玩“烧脑游戏”
过去的“双11”,消费者需要抢购商品,而如今,变成了平台与商家抢夺用户。于是,“最低价”成了最有效的杀手锏。各平台进一步简化了优惠规则,更多强调“满减”“打折”,力求抢先拿下订单。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今的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一方面表现在不再盲目囤货,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更加关注性价比,就像网友所说的“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
随着电商大促日趋常态化,如何在活动期间为消费者呈现高性价比的商品,给予实在的优惠和高品质服务,是平台考虑的重点,毕竟物美价廉是支撑消费行为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