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文学梦想,我与女儿一起读书、共同成长。回味几十年的“痴墨”芳华,我深刻体悟到家风润开的书香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记得初次写稿那年,我还在居委会工作。没有老师教,自己买来书籍学习,找来各类报刊杂志阅读。边读、边看、边写,自认为写得不错了,就投到报社。虽然投出的稿件总是没有音信,但我并不灰心,一篇、两篇、三篇……稿件像雪花一样“飞”向报社。经过半年努力,终于第一篇稿件上报了,兴奋之余,我写作的热情更高了。随着上稿率提高,写作功底也深厚了些。由此,我被调到了华北油田华盛服务处第三社区服务站工作。
刚到这里,我就被居民的热情和淳朴感染。尤其是祥和合唱团的老人们,那种和谐、团结、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我默默记录每一个感人的瞬间,其中《祥和合唱唱祥和》一文被《中国石油报》刊登。
“小刘,你的稿件被大报刊载啦。”单位领导挥动着报纸说。我趁热打铁,又连续写了几篇稿件,都被报刊采用。老人们奔走相告:“小区来了个女‘秀才’,把我们的事儿写到报纸上去啦!”老人们手拿报纸争相传看,这更增添了我写作的动力。
年年岁岁事相似,岁岁年年稿不同。为把平常小事儿写出新意,我反复琢磨,有时深夜迸发出一个灵感,就当即下床记录下来。
天道酬勤。写稿以来,我连续10年被华北油田新闻中心评为先进通讯员、先进特约记者。随后又被中国石油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和离退系统思想政治宣传先进个人。
我读书、写稿的爱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女儿。女儿两岁时,我就教她读书识字。我忙家务时,她就静静地坐在床上,手捧图书看上大半天。女儿最喜欢听我读书,每晚睡觉前都要听,养成了习惯。五彩斑斓的童书开启了女儿心中的多彩世界,她在童书中吸取知识、寻找乐趣。女儿上初中后,热衷于一本本厚厚的名著,每当读到一本好书时,还会推荐给我。高中毕业后,女儿如愿考上了985大学。
读书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更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爱读书的女儿知书明理,大一时,她用第一笔奖学金给姥姥过生日。后来,女儿听说姥爷由于孤单寂寞,时常自说自话,女儿就经常给姥爷打电话陪他聊天。就业后,女儿更是隔三差五网购吃食寄给老人。
今年年初,女儿在北京买了新房,邀请姥姥去小住,母亲因腿脚不好顾虑重重。“姥姥,您来嘛!我轮椅都给您买好了。”到北京后,女儿、女婿推着姥姥,我们游故宫,逛王府井,吃特色小吃……母亲乐得合不拢嘴,回家后逢人就夸外孙女孝顺。
读书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的眼界、思想、心境、谈吐和气质,能够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一个人的世界。在北京独自打拼的女儿,平时忙于工作,没有多少空余时间读书。为了丰富自己,她经常在上下班乘坐地铁的途中读书。自立、自强的女儿虽然年轻,但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前年被提拔为公司部门经理。
几年前,我离开工作岗位,享受悠闲、恬淡的退休生活。机缘巧合,我加入了“任丘阅读会”微信群,时常参加每月一读活动。读书越多,越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事、想过怎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