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崔春梅 通讯员 冀素表 李志敏)近日,河间市曙光小学老师带着学生来到留古寺镇堪泰园劳动教育基地掰玉米(上图)、测量玉米地、摘山楂,让孩子们在庄稼地里上了一堂集语文课、数学课、科学课、美术课、劳动课等多门课于一体的“综合实践”课。
活动当天,河间市曙光小学五年级二班的57名学生来到玉米地。他们带着测量工具测量玉米地,亲身感受数学课上老师讲的5米、10米、50米究竟有多长,1亩地究竟有多大。在果实累累的玉米地里,孩子们每10人一组,展开了掰玉米比赛。他们兴奋地穿梭在玉米地里,有的快速掰下玉米,有的用筐将掰下的玉米抬到指定地点。随后,孩子们又分成两大组,一边听老师讲玉米的播种、成长过程及用途等,一边进行剥玉米比赛。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和金黄的玉米构成一幅快乐的“丰收图”。不一会儿,300多公斤玉米就剥完了。
随后,孩子们又走到挂满“小红灯笼”的山楂树下,在美术老师的指引下仔细观察山楂果实的形状、颜色等,学习构图、涂色等知识。孩子们通过看山楂、摸山楂、闻山楂,把美术课上的抽象概念变得生动立体起来。到了摘果子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忙碌起来。他们有的帮同伴拉住枝条,有的采摘山楂,有的弯腰捡拾掉在地上的果子,欢声笑语飘荡在绿叶红果之间。
亲身体验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喜悦之后,孩子们把这节搬到“玉米地”里的课程通过观察日记、心得体会的方式记录下来,把丰收的快乐传递给更多人。
河间市曙光小学负责人表示,2年前,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基地,通过让孩子参与挖洋姜、掰玉米、摘山楂、收油葵等劳动实践,将语文、数学、美术、劳动等多学科融合到一起,把孩子们在课堂上“听”劳动、“看”劳动,变成亲手去劳动,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