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
第05版:05

任丘农民李耀辉种植的桃子,在今年全国优质桃鉴评大赛上获得银奖——

“银桃子”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摄影报道

李耀辉看着丰收的桃子欣慰地笑了

中油4号油桃获全国优质桃鉴评大赛银奖

剪枝

董学义在园内劳作

两个多月前,正在任丘市绿杰农业种植合作社里忙碌的李耀辉得知一个消息,自己种的中油4号油桃在2023年全国优质桃鉴评大赛上获得了银奖。

这个奖有些出人意料。因为比赛临时推迟了几天,李耀辉以为自己的桃子错过了“最佳时期”,赶不上参赛了。他不知道,几名桃产业技术专家把桃子冷藏起来,帮他送上了赛场。综合甜度、外形等因素,李耀辉的桃子击败对手,获得了全国银奖,成了一颗名副其实的“银桃子”。

李耀辉看着获奖油桃的照片,那颗中油4号油桃殷红饱满,饱含了果肉成熟时的甜蜜与农人几年来的心血,在太阳底下闪着光。李耀辉好像闻到了桃子的香气,也想起了刚开始种桃的情景。

“误打误撞”的中油4号

李耀辉出生于任丘市青塔乡娄堤一村。90年代,他经营起饭店,后来又开始做石油管道工程,一做就是十几年。2014年,李耀辉决定带着妻子和女婿回家种桃。

他去外地考察了一圈,带回了将近两万株桃树。

春天桃花盛开,园里美极了,可李耀辉的心里却直发颤。

原来,李耀辉当时只购进了一个桃树品种,名叫“映霜红”,是一种毛桃。可眼前这片桃花里明显夹杂着两种不同的花。他查了资料才知道,花瓣颜色偏橘一点、花朵整体小一点的是油桃花,颜色偏粉、花朵较大的才是“映霜红”的花。

卖苗人将不同的品种掺杂着卖,几个月后买苗人才能发现,这让李耀辉措手不及。

没办法,全家人只好硬着头皮种下去。等到7月份,桃树结出了果实,李耀辉把桃子分给四周的村民尝了尝。“当时想着,如果大家都觉得不好吃,就一狠心把油桃树砍掉。”结果得到的反馈不错,油桃树得以保留下来。不久后,李耀辉发现,它比“映霜红”更能适应任丘的气候与土壤。

也许这就叫因祸得福,当时所有人都未曾想到,这种名叫中油4号的油桃,日后能为李耀辉拿到全国银奖,果实甜度达到了20以上。

成千上万株桃树苗扎进大地后,李耀辉全家人的心血也随之“渗入”泥土。春去秋来,桃树枝头终于结出殷红的果实作为回报。

“都砍了,舍得吗?”

“这些,还有这些……”技术专家指着园里的好几排桃树对李耀辉说,“这都得砍了,舍得吗?”

“砍!”李耀辉的一个字落地,跟随着倒下的是园里将近一万株桃树,几乎砍掉了原有的一半。

刚种桃时,因为不懂技术,李耀辉不知走了多少弯路,尝尽天灾的苦。机缘巧合下,李耀辉认识了一批尽职尽责的桃产业技术专家。他们经常来李耀辉的果园,给出一些专业性的建议。

2019年,头一次来到任丘桃园的桃产业技术专家第一句话就是让李耀辉砍树。

桃树不能密植,一排排桃树之间至少要留出6米—8米的距离才能顺畅呼吸,果实才能得到充分的日照,积累更多糖分。

当初李耀辉听信了卖苗人的话,果园里的树苗一排紧挨着一排,黑压压一片,长出的果实又小又有点发酸,卖不上价钱。

树必须砍。可毕竟是自己亲手种下的树苗,李耀辉心疼极了。

砍完后,李耀辉看着遍地的枝叶,更觉得自己眼前只剩下一条路可走:把桃种好。

读懂桃树

为了培育出优质的桃子,李耀辉和女婿董学义日夜吃住在桃园。因为长时间干农活,两人的双手像桃树皮一样黝黑粗糙,胳膊因为劳作和日晒变得结实,就像桃树的枝干。与此同时,他们也熟悉了桃树的习性,读懂了桃树的语言。

桃树根系扎得很浅,很怕大水漫灌,需要先在土壤上“起垄”,将桃树栽在稍高一点的地方。浇水的时机也十分关键,花开时节不可以浇水,一年之中,只能在花开前和花落后各浇上一次,才能保证果实的长成。

春季桃树开花时,要摘除多余的花苞,控制桃子的数量;抽枝时,去掉空长叶子的小枝条;使用物理手段防治食心虫等虫害,尽量不去用药;冬季,也要修剪枝干。枝条上结满霜花,董学义的手指在风里几乎失去知觉。

每件侍弄桃树的小事里都藏着学问。当记者问到怎么判断哪根枝条需要去除时,董学义说桃树会告诉他。四周的生长空间、枝条的走向,都在告诉董学义,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凭借扎实的技术和经验,董学义还在河北省举办的剪枝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在李耀辉的桃园里,撒下的全部是有机肥,看不到任何膨大剂与增甜剂,桃子一门心思地自然成长。

大约是砍树的第二年,桃园迎来了一次空前的丰收。

李耀辉站在桃树底下抬头看,碧绿狭长的叶子中间坠着几颗红油桃,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更加鲜艳。他小心地摘下一颗,还没捧到嘴边,馥郁的果香扑面而至,咬一口,金黄汁水流进心里。李耀辉的眼角笑成了一朵小小的桃花。

“以桃养桃”

除去传统的培育方法,李耀辉也希望作些改进。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在绿杰种植专业合作社门口附近有一个深1米的大坑,里面放着上万个品相不佳的小桃子,加满了水。

李耀辉告诉记者,他们在水里放了红糖,再过一会儿,这些桃子就要被泥土和厚厚的棉被掩埋,在大地里度过一个冬天,发酵成酵素。等待春天一来,这些酵素就会像肥料一样被撒入桃园中,滋养桃树。

“以桃养桃”,是李耀辉将要做的一个新的尝试。

去年,李耀辉采纳了专家的建议,用在采摘过程中不慎掉落的小桃子做实验,做成一桶酵素,“喂”给园里的桃树,中油4号也分到了一口甜蜜的养分,效果不错。李耀辉不知道能不能把获奖归功于这个小小的举动,但为了让桃子长势更好,他想再试一试。

从2014年至今,李耀辉和董学义跟树木一同经历风雨。有一年,雨水过于充沛,园里的大部分桃树都没能幸免于难。那一回,将近200亩的桃园只结出几十颗桃子,李耀辉全家人的心都在滴血。当时董学义才30出头,头发白了许多。又过了几年,桃子获得专家认可,购桃的订单纷至沓来,李耀辉一家也尝到了回报的甜。

这几天的桃园里,中油4号的叶子低垂,已经是“谢幕”的姿态,而“映霜红”将要成熟。

李耀辉每日来园中巡视。看着桃子由雪白转为绯红,满心期待……

2023-10-16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摄影报道 任丘农民李耀辉种植的桃子,在今年全国优质桃鉴评大赛上获得银奖——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6272.html 1 “银桃子”背后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