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本报通讯员 李娜 摄影报道
刻瓷
刻瓷是用刻刀在瓷器釉面进行书画雕刻的一门传统手工艺术。
2012年,刻瓷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绵密细致的工笔,恣意粗犷的写意,一帧帧人物、山水、花鸟画,一幅幅诗词、楹联作品,在古朴典雅的瓷器上呈现出来……
这精美的作品除了深刻表现陶瓷的材质、造型、风貌美之外,还抓住了诗、书、画、文在陶瓷上所呈现出来的形态、光彩、色调和意境。
在位于孟村县城的一处古朴典雅的民宅里,一张普通的圆桌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刻瓷代表性传承人李辉一手持刻刀,一手握铜锤,屏息凝神地在瓷器上雕刻着作品。刻刀在瓷面上游走,发出密集的“嗒嗒”声……
多才多艺 融会贯通
在李辉的工作台上,一只黑釉的盘子是她正在雕刻的半成品。指着盘边几根类似大铁钉的东西,她说,这就是刻刀,这些作品就是用它们刻上去的……
李辉手中的铜锤和刻刀每轻击一下,落下去的小点,便逐渐形成了与水墨画相近的线和面。如此,在瓷器上进行手工装饰的技法,是绘画、书法、刻镂艺术和陶瓷艺术的巧妙结合。
那镌刻在陶瓷器皿上的山水、花鸟、动物、人物、书法等,形成完整画面,技法独特、风格各异,极具艺术魅力。可以说,既有洒脱的书画笔墨之韵,又有浓厚的金石篆刻之趣。
“与机械化雕刻出来的不同,手工刻瓷更加具有‘灵魂’。”李辉说,“在瓷上刻画最难处理的就是光影的感觉,只能通过凿刻的轻重与落点的疏密来表现明暗的变化。”
由于瓷器本身的特质,进行刻瓷制作时,必须全神贯注,一旦失误便很难修正。所以,在落刀前,她就对整幅画的光影明暗关系做到了心中有数。
今年62岁的李辉爱好广泛,幼年时就酷爱美术、绘画、书法、剪纸、布贴画、蛋雕等。1979年,她进入孟村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工作,艺术天赋得以充分施展,很快成为公司里的技术骨干。
1990年起,李辉开始着迷于刻瓷和蛋雕艺术,并且一发而不可收。后来,她辞掉了工作,创立了刻瓷艺术工作室,全身心地投入到刻瓷艺术的学习和求索上。多年来,她厚积的艺术底蕴一下子找到了宣泄的园地。
工作室的刻瓷作品深受欢迎。她则在自主开发作品的同时,还接受客户订制服务。发自内心的爱好,更让李辉从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心灵的宁静与乐趣。
“我的刻瓷技艺是跟著名刻瓷艺术大师单孟渤先生学习的,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由于对瓷釉不了解,手指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记不清刻坏了多少瓷盘。”李辉说,“那时候刻瓷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一遍又一遍地琢磨、着手。我还经常去山东淄博、江西景德镇和省内唐山的瓷窑,了解瓷釉的厚度和习性。”
瓷器上的“敲击”艺术
素描是用笔在纸上做加法,而刻瓷是用平刀在盘釉面上做减法,将釉面层层剥去,高光处完全露出白胎,灰色调则通过保留不同厚度的黑釉来表现,形成强烈的黑白反差。
刻瓷的刀法技艺,不同的地域有所不同,北京刻瓷以线刻为主,淄博刻瓷以尖刀、点刀技法为主。李辉以平刀刻法为主,类似于以平刀代笔在盘面上作素描。
“瓷器釉面薄而脆,表面有一定弧度,刻的时候,力道很难拿捏。”李辉说,“刻瓷作品即便不用颜料着色,都会有很强的质感和立体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也是我深爱这门技艺的原因。”
黑盘表面是黑釉,里面是白色底胎。李辉利用黑盘子的坚硬,光洁度高,黑白反差大,容易崩瓷等特点,运用点、排、拨、崩等种种刀法来刻,将梅兰竹菊、山水风景、人物书法等刻在瓷盘上,突出刀凿的金石趣味。
“我喜欢在黑釉瓷盘上进行雕刻,利用黑釉和白胎强烈的对比反差,作品视觉冲击力是其它类别艺术作品难以达到的。”李辉说,“在白瓷上雕刻就需要用笔画出轮廓,再用不同形状的刻刀刻出层次,完成雕刻后以颜料上色。”
经过数十年的刻苦钻研、悉心摸索,她在中国传统刻瓷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素描和摄影的艺术功底,将素描与摄影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承发展 孜孜不倦
近年来,李辉创做出了大量精品,曾多次到全国各地参加文化产业博览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其中部分作品获得金银铜奖。由于擅长人物,她的刻瓷作品经常被中外友人收藏。
学习掌握刻瓷技艺难度大、周期长,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其真正的技艺。学习者需要有较好的美术基础,需要执著的从艺愿望和精神。而且每件作品的创作需要经过很枯燥的雕刻过程,一件作品往往需要数以万计的锤击刀錾,年轻人很难坐得住,真正能长期坚持学艺者并不多。学习刻瓷还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所以后继乏人。
为了使刻瓷艺术传承下去,李辉自筹资金印刷了宣传画册6000册,详细介绍刻瓷艺术。2009年,她把刻瓷资料制作成光盘在她的母校孟村回民中学播放宣传。
近年来,李辉在省内外带授徒弟多人。徒弟们的刻瓷技艺已达到较高水平,并荣获较高的荣誉。
2010年5月,李辉代表我省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河北活动周,并现场展演,受到世界各地观众的高度评价。她在现场还收了5名徒弟,其中有3名外国青年。
看似简单的一笔一划描绘,一锤一刀碰撞,其实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蕴含着刻绘人高超的绘画水平、娴熟的镌刻技艺和匠心精神。
李辉的刻瓷作品既有国画的笔墨情趣,又有着浓厚的金石之韵,古朴且有新意,庄重而不失华美。
“刻瓷艺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我有义务、有责任,带动更多的年轻人传承下去、发扬下去。”李辉温和地说。
她眼前一件件美轮美奂的刻瓷艺术品,虽然大小、颜色不一,但那栩栩如生、融入丹青的画面,都是她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得来的,每一件作品都包含了她的智慧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