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存在讨好型人格吗?事事优先为别人考虑,哪怕自己不开心;对他人说话小心翼翼,生怕别人不开心;盲目迎合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可能自己并不赞同……
但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样的你真的舒心吗?
高尔基说:“对人要好,但不要讨好。”
讨好所有人,最终,受伤的是你自己。
我们可以对人好,但不要讨好
那些费力讨好的,反而被辜负;那些主动付出的,到头一场空。
电影《芳华》里的男主,就有很多讨好型人格的特质。
在文工团里,脏活累活、别人不愿意做的活,全部都交给他。他甚至把自己上大学的机会都让给了别人。他是大家眼中的好人,可是在他出事被下放时,却没有一个战友来送他。
毕淑敏所言:“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
讨好别人,未必能得偿所愿,反而会被看轻看低。取悦别人,未必能被其珍惜,可能还会遭嫌弃。
不讲原则的忍让,容易被人当软柿子捏
《人间失格》里说:“无论对谁太过热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叫100-1=0。
意思是,你对别人好100次,他可能都记不住。但只要有1次不满足,就会抹杀之前所有的付出。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面对同行的嘲笑,以为放低自己的底线帮助别人,就能让别人对自己改观。
结果别人非但不领情,还嘲笑他:“看那个老实的矮冬瓜,就爱服侍别人。”
他的付出就像一场笑话,无底线的当老好人,不懂拒绝。
讨好者把自己放在低入尘埃的位置,仰视着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却唯独忽视了自己。而每一次讨好妥协,都是在告诉别人,你是可以被随意对待的。
学会取悦自己,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
人生几十载,何必为了不值得的人苦了自己。就像严歌苓说的那样:“我发现一个人在放弃给别人留好印象的负担之后,原来心里会如此踏实。一个人不必再讨人喜欢,就可以像我此刻这样,停止受累。”
取悦,是极大的自我内耗。但凡需要你小心维护的,一定不是对的人。
与其讨好那些不值得的人,不如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人这一生,取悦自己,比什么都重要。毕竟,学会爱自己,才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他人的认可与满意,成就不了你的人生;他人的否定与质疑,也无法动摇你的根基。
蝴蝶何必为蝇虫而舞,柳枝何须为草木垂低。好好爱自己,所有美好,将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