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日
第18版:18

坝上阳光

□张佃永

如果是突然睁开眼睛,还以为是在平原地区,田野里不仅有无边荡漾的庄稼,还有碧绿的西瓜、火红的草莓。它们与漫坡的花草、旷野的树木共同长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劲道的阳光和不柔和的风提醒我,这里不是平原,是比高原甚至更高一点的坝上,一个叫尚义的地方。这里的天蓝得像是没有天,原野里遍布的风机,不仅把高高的身躯插入天际,更把地上的缤纷旋转成灵动与浪漫,看上去充满了生机。

西瓜和草莓安家坝上,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逆袭。地处塞外高原,尚义的干旱和寒冷都可以从这两个词语去引发没有边际的联想,不然,千百年来,何以形成漫无边际的苍凉!莜麦、胡麻和土豆都是生命力极强的作物,在坝上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生长,延续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契约——这些庄稼,是坝上的祖先与大地签下的,他们要为这个契约付出的,是一代又一代人全部的力气和汗水。这样的契约能够延续千年,是庄稼的不易,也是庄稼人的不易,他们都在漫长的彼此适应的过程中,把苍凉习惯成为韧性。

这显然是不能走向富裕的。年轻人不受禁锢,能够断然离去——除了父母,这里的一切都无可留恋。父母还在,倒不是相信并算准了大地上会有奇迹,实在因为,年轻时用力过猛,他们扎在这里的根太深,已经无力拔起。

然后,有一天,有人来了,带了国家的力量和温度。不是要拔起坝上人扎在这里的根,而是为了拔起盘踞在这里上千年的穷根。

在尚义,京津果业有限公司和万德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辟了吊蔓西瓜和草莓种植。坝上土壤有机质、气候温差等现实环境中的特点和写在县情资料中的死文字,被这些“旁观者”看得清清楚楚,并且在坝上人无法想象的质疑中,把这些土壤、气候特点激活,又把一株株柔弱的西瓜苗、草莓苗投进了这里的冰天雪地。

这样的逆袭确乎让人无法想象。而更无法想象的是,这些鲜嫩的东西,竟然在坝上能够舒舒服服地生长。冬天到尚义,会让人看到一种天地间的分裂:白雪皑皑的大地上,塑料大棚里的草莓花竞相绽放,红的、白的、粉的,单薄却耀眼,令人惊诧并心生敬意。硕大的草莓铺展开一片火红,鲜嫩得让人心醉。这种在极寒环境下生产出来的草莓,堪为精品、珍品,不仅在京津市场上十分抢手,且脱颖而出,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指定专供果品。那天,我遇到两个在草莓园区打工的村民,他们每月的收入都在3000—4000元,这可是他们之前一年的收入。不用外出打工受罪,就可以收入这么多,是他们从未想到的。如今,好多村民通过在草莓园打工,掌握了草莓种植技术。

这一下子就解开了坝上种植业千年的死结:品种上,不再局限于莜麦胡麻,时间上,不再受困于100天左右的无霜期。万德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尚义开发的草莓种植品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的。这让坝上广袤的土地无法一直苍凉下去,哪怕这里的风一直强劲。

生在坝上的人都不怕风,却也不喜欢风。风几乎一年不停,不仅常常会把房顶上披房的胡麻柴刮得打起了卷,把大街上的塑料袋碎纸屑刮得漫天飞舞,甚至会把成熟的和还没有成熟的庄稼刮得没有了颗粒,等于把人们生活的希望刮得无影无踪。

20年前,就有目光犀利的人告诉我们:摆脱不了大风,就改造利用它。于是花了很长时间、很大精力,找到了很强的企业,发展起了风电,让亘古的风害也成了资源。到现在,坝上不再令人嫌弃,已经成了风电企业争相挺进的“风水宝地”,想要在这里找一片地方,已经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要说的,是光伏。

坝上的阳光灿烂,说不清是因为阴雨天少才让晴天更多,还是因为阳光太强才让雨水更少。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这里都阳光普照。当漫山遍野甚至人们家里的房顶上都架起了一种蓝色薄板的时候,坝上人知道,那是太阳能光伏。光伏发电的施工比风电更便捷简单,可以分散安装,又容易形成规模,并且直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阳光和大风,坝上都取之不尽。现在被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力量,顿时遍地开花。

一切都在这个时代发生,一切又似乎都在等待在这个时代绽放。整个坝上地区,似乎突然间开了窍,那些与发展有关的新鲜词汇,也都可以从这里找到痕迹:云计算、大数据、风光储、产业园……

人们的笑脸像阳光一样灿烂。很多曾经迫于生计离开家乡的人重返故土,让每天倚门守望的爹娘重新踏实。其实,这时候的老人,已没有了生活的后顾之忧,不怕没人给挑水,没人给治病,不怕哪天漏风的房子突然倒塌把自己葬身。他们住进了搬迁安置的新楼房,每天更多的时间是享受阳光。

那天,姐姐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搬进新房子的时候,我是有些惊诧的。十几年前,姐夫在他最需要付出力气翻修被1998年地震损坏的房子并为两个儿子挣未来的时候,腿骨开裂,又没钱及时治疗,终至于截肢保命。背负的债务还没有还清,他又雪上加霜,患上了胸椎结核,要命的疾病,必须手术。取了肋骨,打了钢钉,他勉强站起来了,却失去了再付出力气实现愿望的能力,挣扎着给小儿子操办过婚事,便觉得心愿已了,不惧死亡了。当他的腰感觉到又直不起来、检查后发现上次手术的钢钉断裂、接上去的“胸椎”变形必须再次手术的时候,他已经准备放弃——并非不珍惜生命,实在是因为家里再筑不起债台。

新型医疗政策再次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再次手术非常成功。去年,家里的房子被列入危房改造计划,重新建成了砖混结构的新房子。那天,到姐姐家,看到了红光满面的姐夫,他不仅可以直起腰来,甚至安装了假肢后,可以行走。一直爱干净的姐姐把新房子打理得整整齐齐,在明亮的光照中越发显得亮堂。

2023-10-10 □张佃永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5813.html 1 坝上阳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