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这是一位诗人的诗句,也是我最喜爱的诗句。我是献县妇联的一名普通干部,我觉得,为儿童写作,永葆一颗童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我是从2012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的。那天,县文明办的赵主任拿着一份童谣征稿启事来到县妇联,让我们推荐五首作品。于是,我发动身边的朋友都来写,可大家都推辞。最后,我只能自己学着写。我在网上找来前两年的获奖童谣,又找到几篇关于童谣创作的理论文章,开始学习。二十多天以后,硬是写出了五首童谣。虽然作品最终没有获奖,但通过这次征集活动,我却深深喜欢上了童谣。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很多孩子热衷于传唱“灰色童谣”,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于是,便坚定了为孩子们创作优秀童谣的信心。童谣征集活动结束后,我并没有放下写童谣的笔,而是坚持了下来。
之后,我又开始学习童诗、童话、儿童相声等各类儿童文学体裁的创作。截至目前,共有50余首童谣在全国各地组织的童谣比赛中获奖,在《幼儿画报》等50多家少儿报刊发表作品1600余首,作品被收入《365夜儿歌精选》《儿歌300首》《中外道德童话精品》等多种选本,出版《金色童书坊·唱儿歌》《金色童书坊·猜谜语》《儿歌里的汉字》等多套图书。
2014年8月19日,《中国妇女报》以《基层妇联干部刘建华的童谣梦》为题报道了我写童谣的事迹;2019年1月,我又被机械工业出版社授予“金牌作家”称号……
我不仅自己进行创作,还积极尝试阅读推广,经常在图书馆和微信群义务为家长和孩子们授课,2019年被献县图书馆聘为“乐享读书”系列讲座讲师。2020年和2021年,在共青团献县县委组织的“圆梦小小心愿”爱心认领活动中,我认领了4名渴望读书的农村贫困儿童,为每个孩子送去经典儿童读物。满足了贫困孩子的阅读心愿,更是教育他们传播正能量。
我的爱人郝凤同是献县第二中学教师。2019年底,他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申请到新疆支教,目前在新疆轮台县第一中学担任政治教研组长、初中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其实,早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支教梦,这个梦想终于在他年过半百之时得到了实现。
郝凤同常说:“教师,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在教育教学中,他充满了耐心、爱心。班上有一个学生失去了父母,寄居在姨妈家,而姨妈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他得知这一情况后,便主动联系班主任,决定资助这个学生,除供给日常的学习用品之外,还每个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费,直至她完成学业。在教科研方面,他坚持参加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享给老师们。
2020年5月,鉴于郝凤同的工作特长,轮台县教科局专门抽调他去做听评课教科研工作。期间,他听课一百余节,单独评课、集体评课一百余次,并多次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担任评委。2020年,郝凤同被授予“优秀援疆教师”荣誉称号。
2020年6月,我们家被沧州市妇联授予“五好家庭”称号;2021年4月,分别被献县县委宣传部和沧州市委宣传部授予“书香家庭”称号;2021年5月,被河北省妇联授予“最美家庭”称号;2022年5月,被全国妇联授予“五好家庭”称号。
我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乐观、向上,正如诗中写的那样,即便是一片普通的树叶,也努力向着明亮的方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