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09日
第09版:09

莫因年龄给人生设限

本报评论员 钱冀敏

今年9月,34岁的薛文倩重新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走进大学校园,成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去年7月,大学毕业近10年的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重新高考。有过崩溃,有过喜悦,一路走来,她感慨“只要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晚”。

(据9月28日《沧州晚报》5版)

34岁的薛文倩大学毕业并结婚生子多年后,再次参加高考,今年被成功录取,成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医学专业一名“高龄”的大一新生。

30多岁的年纪重新参加高考,既要安排好工作,还要管好年幼的孩子,绝非易事。她也曾迷茫“这样的年纪,再这样折腾到底对不对”,但迷茫甚至崩溃过后,她依然坚定地拿起书本,继续学习。

我们听过太多的声音,比如“在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年纪的事”“同龄人都结婚了,我也一定要尽快找个对象”“同龄人都在考研,我也要考研”……如果每个人都迷失在同龄人的人生步调里,人生会缺少很多精彩。人生旅程,没有既定的剧本,或早或晚,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薛文倩重新“回炉”,锻造自己,不因年龄给自己设限,按照自己的节奏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为这份勇气点赞。

不止薛文倩,晚报还曾报道过许多不给自己人生设限的故事:宫小玉高中毕业后,打工数年,结婚生子,38岁的她毅然选择重回校园,通过考试被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录取;河间74岁老人李占水顺利拿到驾驶证,成为我市首位拿到驾驶证的70岁以上老人;80岁奶奶做时尚模特;70岁爷爷开飞机上天……平凡人眼中本该享福的年纪,他们依然“折腾”得风生水起。

年龄不是边界,决定人生该怎样过的人,只有我们自己,不必因别人的衡量标准限定自己的人生。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人生选择亦如此,我们最好的时光就是现在,大胆去做,把握自己人生的样子。当年龄不再是我们应该做某件事的标尺,珍惜每一个当下,人生将有无限的可能。

2023-10-09 本报评论员 钱冀敏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5685.html 1 莫因年龄给人生设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