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23年10月09日
第05版:05

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王金萍这课讲得真“新奇”——

现代人“穿越”回古代能否无障碍沟通

本报记者 吕依霖

给学生们上课的王金萍

不久前,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王金萍和自己的学生们围绕《现代人穿越回古代究竟能不能实现无障碍沟通》的话题,展开了一次新奇的“学术探讨”。

针对不少大学生空闲时间喜欢阅读穿越题材的网络文学的特点,王金萍为学生们进行了详细解读。学生们发现,部分穿越题材的作品是发生在“架空历史”中。

现代人“穿越”回古代

沟通有难度

对于“现代人穿越回古代究竟能不能实现无障碍沟通”这个问题,王金萍答:“有点不太现实。”

王金萍一直教授古代汉语这门大学课程,从事教学工作已经有20多年。她表示,现代人“穿越”回古代,沟通存在难度。

她与自己的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尝试模拟了现代人“穿越”回古代后的真实场景,大概为:穿越到古代的主角走在陌生的街巷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忍不住拉住一位古人的衣袖,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问了问“这是哪里”,古人一脸迷惑,似听天书。最后二人只能连比画带猜,才能略懂对方的意思。

与古人“沟通无障碍”

除非你是语言学家

为什么会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王金萍解释,古人与现代人语言体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音韵、词汇、语法。其中,语法的差别并不大,而且现代人经过义务教育,对古文能有一个基本的把握。造成沟通障碍的关键因素在于音韵与词汇。

音韵,简单来讲就是词语的发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这几个方面,古今有较大差异。以宋朝举例,宋代有36个声母,而现代只有21个声母,用两套不同的声母拼读出来的汉字读音自然相差较大。比如“井”这个字,在古代念出这个字时需要加上声带颤动,与现代发音有一定差异。虽然一个字的差异很小,可当古人一连串地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时,一个个细小的差别累积到一起,就组成了一条很难逾越的“沟通鸿沟”。词汇也是一大难点。古代的语言中,除了少数上层阶级流通的“官话”,普通人说的一般都是各地方言。方言中有一些特定词汇经过时间的洗礼已经消失,所以现代人也很难听懂。

另外,有细心的同学指出,他在阅读一些热度较高的穿越文学时,发现有的作者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这名作者笔下的主角穿越后先是“装聋作哑”几天,学习古人的语言,才张口与古人交流。对于这样的情节,王金萍表示,其实语言的规律非常明显,如果是一位知识储备丰富的语言学家,他回到古代,经过短期学习,是能够基本实现无障碍沟通的,普通人的话,需要的时间会更久。

穿越回到明朝以前

南方人更具“语言优势”

经过一番讨论后,王金萍和同学们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如果穿越回到明朝以前,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具“语言优势”。如果穿越题材的文学作品发生在明朝以后的朝代,那么“无障碍沟通”的情节会更加合理。

王金萍向记者作了简单的解释,从古今变化剧烈程度而言,南方发音显得更加古老,比北方发音保留了更多古汉语中的成分。现如今,福建等地的方言体系中,还有一些古代沿用至今的词汇。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来说,到明代之后,汉语的官话语音系统与现代汉语的相似度更大。

“打一个大家容易理解的比方,现代人如果穿越回明朝以前的朝代,就好像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一下子被扔到福建、广东。因此,如果穿越回到明朝以前,南方人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古人的词汇。”王金萍说,明朝以后,北方方言就在全国占据了“强势地位”,而现代人通用的普通话就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所以,明朝以后,语言环境会更加友好一些,现代人更容易听懂。

2023-10-09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王金萍这课讲得真“新奇”——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5673.html 1 现代人“穿越”回古代能否无障碍沟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