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解放路小学6年级7班学生王天佑来说,课余时间静下心来认真写一幅字,或是全神贯注地刻一枚章,都是十分惬意的事。
王天佑从小活泼好动,写字、刻章不仅磨炼了他的性情,还让他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领悟。
以笔为“友”
王天佑的大姑是一位书法老师。王天佑小的时候,大姑经常带着他写字画画。生性活泼的王天佑总也坐不住,写一会儿就想出去玩。后来,他进了书法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人一多,他也有了学习的劲头,逐渐在笔墨的世界里找到乐趣。
写字是个仔细活,看错一行,写错一笔,甚至最后盖章位置不对,往往一天的努力就要作废重来,这对王天佑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有时一连写错十几张,难免焦躁,可看看周围认真练习的同学,想想家人的鼓励,他又坚持了下来。
上3年级时,王天佑开始练习篆书。他发现自己写小篆的时候状态特别好,能沉浸其中,没有杂念。由于篆书和楷书字体区别很大,王天佑常常是对照着《说文解字》边认边写,在写的过程中也了解了很多汉字的字源字形。自此,书法成了他的朋友。
比赛得奖
今年5月,王天佑参加了沧州市第五届汉字书写大赛,凭借篆书作品《诫子书》获得了小学软笔一等奖。
第一次参加校外比赛,王天佑很珍惜这次机会。一连几天,他一放学就伏在案边准备参赛作品。可是越紧张就越容易出错,有时都快写完了,他发现看错行了,老大一幅作品就只能重头写;有时书写顺畅,可到最后落款时写错一个字,80多个字的作品,他只能重来。
眼看着废掉的纸摞起厚厚一摞,王天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情绪。他静下心来,告诉自己:必须得把心沉下来,如果不把心沉下来,还会写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一幅笔画匀称、笔力劲道的《诫子书》完成了。看着自己的作品,王天佑长舒一口气。那一刻,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当老师把获奖的消息告诉他时,王天佑喜不自胜。这次比赛让他明白了,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同时他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小经验:“必须得心静,静下来才能写好字;还得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与石“交锋”
除了书法,能让王天佑静下心来创作的还有篆刻。从练习握刀姿势,到各种刀工,王天佑兴趣十足。可能是有着书法基础,王天佑上手很快,第一次练习就刻出了一个还不错的“王”字。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虽然有时刻到印章边缘时,如果使劲过大很容易把笔画刻偏,或者直接把石头刻崩,但是多年练习书法的经历让他的性情逐渐沉稳,他会耐心地把篆刻的一面磨掉,再重新起稿、篆刻。
在一次次与石头的“交锋”中,王天佑刻章的技艺也熟练起来。今年教师节,他刻了一枚“吉祥”章送给亲爱的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他期待等自己的刻章技法纯熟了,可以亲手刻姓名章送给亲友。
王天佑说,无论是书法还是篆刻,都是一种对汉字的传承,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扬。作为一名中国人,他独爱那一缕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