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过后的池塘里,原本摇曳的肥绿荷叶,飘逸着清洌香气的荷花,在经过数场秋风秋雨的吹打后,已耗去了精气神,只剩下残枝断梗。而底下深埋在淤泥里的藕,却于此时愈发受欢迎了起来。
前日午后,我散步回家,有友邻送来几段莲藕,说是亲戚刚去荷塘里挖来的。我大喜,心想晚上又有糖藕吃了。
糖藕,全称“桂花糯米糖藕”。作为一款老少皆宜的小食,小孩嗜其甜润,大人醉其清爽,老人好其恬淡。所以,每到藕季,本地大小饭馆的菜单上,它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应景菜。
记得十几年前,镇上菜场边有个专卖糖藕的小摊,那藕烧得真到位,软糯而香甜。吃过之人,个个叫好。那时的我,若有闲暇,便会去买上两段糖藕,切片以当零食,吃出一片恬适情怀。
光顾的次数一多,我自然与摊主熟络了起来。有一次,趁他得空时,我向其请教制糖藕的诀窍。摊主也不藏私,极有耐心地跟我细心讲解。我回家后经数番尝试,居然也学到了他七八成的本事。
藕有七孔藕和九孔藕之分。七孔藕绵软酥烂,九孔藕脆甜汁多。做糖藕以七孔藕为宜。
取藕茁壮挺直的中段一节,里外洗净,先斜切一节作为帽盖,而后将淘净晾干的糯米灌入藕孔。然后,边灌边拍藕段,尽量使糯米在藕孔中灌得满当,并用圆芯筷子杵实,再把先前切下的藕节头复位,用牙签固定,以防糯米从藕孔中漏出。
煮糖藕最好用不锈钢炖锅或砂锅。锅里加水,浸没藕段,先用旺火烧至锅“嗤嗤嗤”发出大声后,放入冰糖,再用小火慢慢焖煮过夜。
第二天一早,屋里腾腾缭绕的馥郁之香,让家里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起来。待掀开锅盖一看,那藕已成深褐色,用筷一戳,酥烂。
将黏黏糊糊、嘀嘀嗒嗒的藕段夹出,轻轻撕去自然翘起的表皮。待藕冷却后,快刀切片,叠放在盘中。伴着那一根根缠绕的藕丝,有种让人难以拒绝的香甜。浇上锅中浓稠旖旎的甜汁,那已成肉红的藕片,瞬时便愈发滋润晶莹了起来。
锅里剩下的汤汁可别浪费,连同多余的糯米,再加点红枣和桂圆肉,煮成香喷喷、甜蜜蜜的藕粥。
糖桂花,是做糖藕绝不可少的点睛之笔。星星点点地撒上些许,如碎金铺在琥珀上,藕原有的清芬,此时又增添了桂花的幽香。兼具藕和桂花两种植物的精华,占尽了整个江南的韵致。看似轻描淡写、不甚着力,实则素雅悠长。
夹一片入口,轻轻咀嚼,随着“吱吱吱”黏连的断裂声,酥糯甘美的藕与缠绵缱绻的糯米,一同入口,让人回味无穷。
糖藕的甜是慢慢煮进去的。这种甜,于有意无意之间,既不让人腻味,又不会掩盖藕本来的清素。而在平实的甜味之外,另有一股桂花的馨香。那香,直冲肺腑,在五脏中久久徘徊萦绕,仿佛将人带进书里的荷塘月色,说不出的恬适安宁。
如果四季也有味道,那么秋季一定是甜的。闲坐于桂荫之下,一壶清茶,一碟糖藕。口齿间咀嚼的是糖藕细腻的风雅情致,触目所及则是小桥日落、曲巷烟深的景致。心弦便于此际不知不觉地被拨动,情丝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