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儿时,爷爷总是坐在藤椅上面,戴着老花镜看书。他嘴里不时念叨着,神色时而紧张,时而舒缓。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身边始终有书,并伴随他走到最后。
爷爷是一位老师,在他8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始终将优秀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放在第一位。我们的家人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接受了很好的熏陶。
爷爷从教40多年,从没打骂过一位学生。他因材施教,没有歧视过任何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也没收取过任何一位家长的礼物。
作为村里的老知识分子,爷爷自是十分受欢迎的。无论婚嫁丧娶,被人邀请前去作对送福那是少不了的。记得一次邻居家老大爷仙逝,正当半夜,鞭炮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爷爷。他急忙起身穿好衣服,不一会儿,邻居叔叔便来敲门。爷爷马上赶赴丧家,挥笔写了三副挽联。忙完了,爷爷才回家休息。
爷爷不但书法写得好,二胡拉得也好。每个周六日家里就会来许多京剧爱好者,爷爷总会热情接待,拉起二胡为大家伴奏。赶上节假日,爷爷还会带着这些京剧爱好者,为全村的人们免费表演。这为当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人们带去了很多快乐。
我家里孩子们的一言一行,爷爷都时刻关注着。“我们家里虽然没有那么多规矩,但是孝悌忠信必须放在第一位。做人啊,得有这四条才能立于社会。”爷爷经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并一直督促着我们。
子女开始工作时,爷爷便教导他们要努力工作,积极向上,靠勤奋兴家聚业,节俭持家,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社会风气。所以,爷爷知道创建良好家风,传承家风,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国,相反则害己害社会。
爷爷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们。成为像爷爷一样的人,成了我的追求。后来,我报考了师范类院校,迈上了三尺讲台。2002年,我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爷爷告诉我这是他的职业信仰,而这更成了我记在心头、扛在肩头、写在笔头的人生信条。
爷爷的一生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人,奉献了自己。爷爷已经走了很多年了,但他留下来的家风和行事准则烙在我的脑海里。我愿意接过他手上这盏明灯,将优良的家风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