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5日
第03版:03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执行导演、沧州人高燕揭秘——

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中国传统美”

本报记者 苏少静

高燕(左一)在亚运会开幕式排练现场。 (高燕本人供图)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 新华社发

9月23日晚,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举行,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而在开幕式主创团队中,有一位沧州人,她就是执行导演高燕。昨天下午,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了解开幕式背后的故事。

从沧州走出的亚运会

开幕式执行导演

高燕是沧州市区人,目前已在北京安家。

高燕从小就展现出艺术天赋。在沧州市一中就读时,她曾担任班里的文艺委员。学校里只要有联欢会、歌咏比赛等活动,她都会主动报名参加。

在班主任冯艳萍眼中,高燕非常优秀,“她阳光、爱笑,有艺术气质,还特别热心,愿意帮助别人;她学习认真,专注力强,有韧劲儿,性格谦和,和同学相处得很好”。

高燕在沧州市一中就读时,石家庄市一所艺校来沧招生。她通过了考试,并留在艺校学习舞蹈。

艺校毕业后,高燕考上中央民族大学舞蹈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成为一名舞蹈演员。后来,高燕报考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继续深造学习。

2006年从事舞蹈编导工作以来,高燕参与编创并指导了多场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文艺表演,包括第二十七届东南亚运动会开幕式、闭幕式,第十一届、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开幕式、闭幕式等,并获得多个专业奖项。

2021年7月,高燕被聘任为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式的执行导演,负责开幕式的策划、创意、排练、执行等工作。当时,她既激动又自豪,同时深感责任重大。

本届亚运会开幕式通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用全新的技术手段讲述中国故事。昨天,谈及此次开幕式,高燕直言总体呈现超过预期。

细节打磨

精益求精

高燕说,开幕式上的很多细节让人印象深刻,这些都得益于主创团队的精益求精。比如,欢迎仪式上精巧的“梅兰竹菊”欢迎画,就是主创团队一帧一帧创造出来的,实现了中国美学的科技化表达。

“我们团队经过上百次策划会,前后修改了数个方案,反复打磨,精益求精。”高燕说,经过3年构思、500场排练,主创团队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不断打磨每一个环节。

“整个开幕式上,绝大多数演员是大学生。他们热情开朗、充满活力。我们的方案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特点。创作是一个‘1加1大于2’的过程。大学生给予有益的反馈,也会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完善开幕式方案。在整个走台过程中,我们还会进行打磨、升级、优化。”高燕说。

精彩的背后

是大家的努力

“台上的精彩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台下一天天练就的。”高燕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成功的背后,蕴含着所有人的努力与汗水。

开幕式上,《国风雅韵》将中国古典舞与太极相融合,国风少女恰似卷中画笔,在其间行云流水般游动。很多观众误以为她的脚下踩着平衡车。“其实她就是用双脚在快速行进。这是多年练就的台步功夫。”高燕说。

场上还有多组反重力装置,这种形式类似室内蹦极。“演员每一处落点、每一个手位、每一次发力都需要练习成百上千次。可以说,舞台上惊艳的几十秒,是无数汗水凝结而成的。”高燕说。

高燕说,演职人员中,大多数是大学生。“在大型活动中,有时几十人甚至几百人要做整齐划一的动作,需要一遍遍打磨。这个过程很枯燥。杭州天气炎热,有的人累得生病,但他们都坚持到了最后。”高燕说。

创作团队忙到凌晨三四点钟,更是常有的事。“能够看见灯光效果时,大概要到晚上6点。我们进场后,一直排练到次日凌晨1点。演职人员散场后,我们要和技术人员进行对接,比如重新设计灯光、对服装进行优化等,凌晨三四点才能结束。早上起床后,导演们还要开会,解决排练遇到的问题,商讨优化方案。”高燕说,所有人的努力汇聚在一起,才成就了开幕式的精彩。

艺术道路上

继续前进

开幕式结束后,高燕休息了几个小时。第二天,她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她说:“有时我也会问自己,为什么十几年如一日充满激情地工作?不累吗?但下一瞬间,我又会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中。”

除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高燕还曾导演大型仙幻实景剧《天仙缘》、原址再现·情境戏剧《范仲淹》、大型多维实景沉浸式秀演《小镇有喜》、杂技儿童剧《精灵战队》、舞蹈诗《吴都风华》、原创民族舞剧《南海丝路》等。

一个作品紧接一个作品,每个作品都凝聚了她的心血、汗水、灵感和激情。虽然创作过程中耗费心力,但高燕乐此不疲。“创作是一个自我完善,且极具挑战的过程,它给予我无尽的能量。”高燕说,每一次不分昼夜地反复推敲和精心雕琢后,她总能找到继续前进的动力。

从舞者到编导,再到执导过多场大戏、多次国际文化活动的著名导演,多年来,高燕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前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越是浸润其中,越能感受到她的强大魅力。我渴望用艺术的画笔来描绘生活的美好,展大国之美,使世界文化交融交汇。”高燕认为,追求艺术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条路是漫长的,是艰辛的,不过也是愉快的、幸福的。

2023-09-25 本报记者 苏少静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执行导演、沧州人高燕揭秘——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4909.html 1 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中国传统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