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2日
第11版:11

果园种杂草,“另类”致富经

果园中的杂草会与果树争肥争水,农民都是“除之而后快”,而河间果农李会响的果园不光不除草,还特意养杂草。园内种植的西梅、梨子不仅照收不误,还卖上了好价钱——

李会响正在查看西梅长势。

本报记者 李昕也 摄影报道

9月13日早晨7点多,在河间市黎民居乡赵召庄村的聚祥源家庭农场,一颗颗饱满的西梅挂满枝头,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令人惊奇的是,果园里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地面,脚下是一层厚厚的杂草,满眼的绿色。李会响改除草为种草,美其名曰“果园生草”,这背后有什么秘密?

果园种草被“群嘲”

2016年,48岁的李会响在村里承包了57亩土地,种植水果。

此前,李会响在公司上过班,也卖过手机。辞职创业当果农,不是新鲜事。让村民“大跌眼镜”的是,李会响不仅在园里种果树,还种杂草。

众所周知,果园生草是令果农头痛的事,因为杂草会与果树争夺养料和水分,有的果农甚至不惜用上除草剂,力图把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李会响非但不用除草剂、不请人工除草,反而让杂草在园中“自由生长”。

20多年没种过地的他,这一反常规操作,引起村民的嘲笑。“这不是瞎胡闹吗?”“连地都不会种,咋当果农?”

对此,李会响有自己的小九九:使用除草剂虽然控制了杂草生长,但土壤中会有农药残留,还会消灭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加重土壤酸化、板结,不利于果树的健康生长。他想建立绿色生态果园。那么,有没有一种既环保又利于果树生长的管理方法呢?

李会响平时就对农业种植感兴趣,通过上网查资料、看视频,最后,决定遵循自然法则——“果园生草”。“‘果园生草’是果树生态栽培的一种方法,有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果园小气候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等作用,种草得当能促进果园良性发展。”

“果园生草”是学问

“你看看,我们果园的土质松软肥沃,很湿润,一捏就成团。”在果园里,李会响扒开厚厚的草皮,随手抓了一把黑黝黝的土壤向记者展示。

李会响介绍,果园生草,并不是让树下的杂草恣意生长就不管了,而是等这些草长到40厘米至50厘米时,再用机械修剪,只留3厘米左右的高度即可。割下来的杂草平铺在树下,腐烂后产生有机质归还于土壤,转化成有机肥,起到“以草养园”的效果。

“果园的生态系统就这样循环起来了。”李会响说,果树是深根植物,杂草一般是浅根植物,尽管草吃了肥,最终也会还回土壤有机质,因此杂草的生长对果树生长影响不大。

此外,土壤经过杂草改良,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土地板结现象没了,蚯蚓也多了起来,而且还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夏天,地温比气温低几摄氏度。冬天,这些草皮是土地的‘棉被’,地温又可以提高几摄氏度。正是这几摄氏度的差别,决定了农作物的丰收。”

2021年台风“烟花”来沧州的时候,果园里几乎没有积水,这是因为水全都顺着草根进入地下了。原来,草根就像土壤的毛细血管,将地表的水全都运送到地下“储存”起来了。

李会响告诉记者,果园的杂草一年只需割草六七次即可。为了方便修剪杂草,他特意买了三种割草机,有清理树行的、树垄的,还有人工割草的。三种不同型号的割草机,将这些杂草修剪得像人工草皮一样整齐。

“一般大田作物,一季需要浇6次水。种草后,最多浇3次,而且是隔行浇水,大大降低了成本。”李会响说。

如今,李会响的果园迎来一拨拨的丰收,当初质疑他的村民也心服口服,周边县市,甚至河北邯郸、山东淄博等地的果农也赶来“取经”。

草堆里种出“金果果”

13日凌晨4点多,李会响和爱人王秋梅就开始打包西梅和玉露香梨。“客户要了10箱西梅,50箱梨,这两天一直催货呢,得抓紧时间送过去。”

别看现在李会响的水果卖得红火,当初选品时可没少“交学费”。

打造果园之初,他的定位就是发展特色农产品。经过多次考察,李会响引进了软籽石榴、红色之爱苹果、玉露香梨这样的新品种。

“种软籽石榴时,树苗的种植深度和浇水湿度没掌握好,再加上石榴树抗寒能力差,造成了死苗,即使盖了大棚也不管用。红色之爱苹果虽然市场价高,但难管理。”从买树苗,到盖大棚,算上人工等支出,李会响前前后后损失了近10万元。

2018年,李会响引进了新品种——西梅。有了之前的种植经验,两年后西梅成功挂果。“蓝蜜西梅最高时能卖到18元1斤,今年价格便宜,但每斤也卖到了12元。”李会响说,杂草“种”出的西梅品相更好,口感酸甜适中,果香味浓,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李会响种植的另一品种爱琳娜西梅,更是他果园的“特色名片”。“个头有鸡蛋那么大,比普通西梅大1倍,五六个就有1斤。普通的西梅成熟时糖度在16度—17度,而爱琳娜西梅糖度是25度,最高时能达到31度。”

“爱琳娜西梅的收购价在20元至25元,市场零售价每斤能卖到30元。今年的产量有1000多斤,直接被沧州、邯郸、淄博的四位客户抢购了。”李会响高兴地说。

手机上“吆喝”卖果

“今天我给大家量量咱家的玉露香梨个头有多大。这个碗直径有13厘米,咱家这梨放进去刚刚好。大家别误会,这梨没抹膨大剂,也没上化肥。个头儿大是因为今年雨水多、坐果少……”短视频中,李会响将梨汁挤到糖度计上。“现在糖度是12.5度,过些天能达到13度至15度。”

李会响的客户既有沧州周边县市的,也有京津冀地区的朋友,而这些“粉丝”有七成是他从手机上“吆喝”过来的。“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路边摆摊卖货、上门推销早就过时啦。”

李会响在抖音和快手平台上注册了“河间市聚祥源家庭农场”的账号,专门记录自己的果园生活,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他的产品。

正在园中采摘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就是在抖音平台看到李会响的视频找过来的。“这果不打农药、味道正。我已经是第三次来果园采摘了,除了自己吃,还把它作为特产赠与亲朋好友。”

李会响的果园种植面积有50多亩,由于绿色种植,产量有限,还没上市就经常被预订一空。有的客户为了买到特色水果,甚至专门请李会响划出一片区域,预留出果树。

“以后会有更多的人尝到咱的特色水果。”如今,以西梅、李子、玉露香梨为代表的特色种植已成为李会响的致富产业,他对自己的“甜蜜事业”充满信心。

2023-09-22 果园中的杂草会与果树争肥争水,农民都是“除之而后快”,而河间果农李会响的果园不光不除草,还特意养杂草。园内种植的西梅、梨子不仅照收不误,还卖上了好价钱——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4770.html 1 果园种杂草,“另类”致富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