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0日
第04版:04

按的是遥控器,点的是“陷阱”。市民想看电视却被层层收费,不得不购买各种会员——

电视“套娃”收费 应该如何“解套”

本报记者 李圣哲

电视“套娃”收费让市民苦不堪言。

看节目要开通会员。

很多家庭的电视成为摆设。

电视机原本是常见的家用电器。可是如今,在不少家庭里,电视机基本成了摆设,因为想看电视太难了。

打开电视后,你需要历经广告“考验”才能进入电视选择界面,只有花钱买会员才能享受更多服务,而且各种会员并不相通。看个电视需要忍受“套娃式”多重收费……

电视机从“娱乐窗口”变为“充值窗口”。市民直呼:看个电视,闹心又费钱。

市民不解:

看新闻也要付费

近日,家住嘉禾一方小区的市民赵强发朋友圈吐槽:“现在电视真是看不得,连看新闻节目都收费,真是太过分了!“

赵强抱怨,在没有开通会员的情况下,只能收看少量免费节目,而且资源较老、更新速度较慢。免费专区“隐藏”较深,会员内容只能试看几分钟。就算付费成为会员,后面还有其他会员等着他购买。

对此,他的朋友们纷纷回复,深表同感。

赵强告诉记者,很多朋友留言说,电视开机便是广告,稍不注意点击了一下,就会出现会员注册、充值消费等界面。好不容易找到内容观看界面,但在未注册会员的情况下,有些内容只能试看几分钟。

有的人注册了会员,却发现会员是分等级的,充值多、等级高,画面才是高清的,广告才免弹窗,有些节目才可以“抢先看”;会员是分平台的,不同内容源自不同的视听APP,想看的话,需要注册不同APP的会员;会员是分专区的,能看电视剧的未必能看电影,能看电影的未必能看动画片,需要逐一注册,有的剧集甚至要“单片付费”。

还有的会员在登录终端上受到限制。电视端无法使用手机端注册的会员账号,只能重新注册、额外付费。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在部分平台使用投屏功能也要另外付钱……

如此一环扣一环,人们被迫消费、连环充值。时间长了,一些短期会员还有可能不经意间被“变相加价”“自动续费”。

赵强很困惑:“以前看电视,也就需要‘开机、选台、观看’三个步骤。现在看个电视咋就这么难呢?”

看电视操作复杂

老年人很闹心

智能电视机出现后,屏幕上各种广告、影视推荐令人眼花缭乱,原本简单明了的电视页面变得花里胡哨。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智能电视机并不“智能”,复杂的界面让他们不会操作、不敢操作。

市民李景阳告诉记者:“我父母晚饭后有看电视剧的习惯,以前每天看两集。后来我媳妇给老两口换了大屏幕的智能电视,本以为他们随时搜索就能看,不用非等着电视台播放,没想到老人却犯了难。他们打开电视后,总会弹出很多广告,等到广告播完了,想调台时两个遥控器有时不知道用哪一个。一不小心按错键,可能就没了电视信号……他们经常念叨,让我把智能电视换了,去买一台二手的老式电视。”

如今,每天晚上,李景阳和家人都要准时帮老人把要看的电视剧找出来,再去做别的事情。“这也不是个办法。万一哪天我们几个都不在家,老人就没办法看电视,很闹心。之前就有一次,我们都没在家,老两口折腾了半天也没看上电视剧。我爸又急又气,高血压都犯了。”李景阳说。

购买一年会员

要花千元左右

开学之际,市民李娜打开电视机,想给刚入学的女儿看《开学第一课》。当她打开电视后却发现,不管看哪个电视频道,都需要购买会员。“捣鼓了半天,也没看成。”无奈之下,她决定让女儿用平板电脑观看。

李娜告诉记者,家里的电视机平时很少开。“也就是过年的时候,全家人聚在一起,打开电视看个春晚,平时真是没法儿看。”李娜说,只要打开电视,看不了几分钟就会被提醒购买会员,想看高清画面还要另外付费。搜索免费专区,试看一两集又提醒需要购买会员。她想回到电视直播界面,还得折腾半天。

李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之前她家的有线电视包年费用220元,折合每个月18元多。如今女儿看少儿节目每月要花20元。如果自己和老公再看电影、电视剧,买会员一个月还需要二三十元。这样算下来,每个月光看电视就需要花费六七十元,一年就得近千元,甚至更多。

“基础服务费、增值服务费、会员服务费、点播服务费、免弹窗广告费,甚至还有隐形消费……花高价买来的智能电视机,想看节目还要另外收费,这不是变相圈钱吗?”李娜质疑道。

如今,李娜购买了大屏幕的台式电脑和平板电脑,全家人看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全都使用电脑。她老公还准备选购一台投影仪。家里的电视机彻底成了摆设。

装修不再买电视

投影仪成替代品

按的是遥控器,点的却是“陷阱”。记者采访中,很多市民提到,智能电视虽然功能多,但收费项目层出不穷、操作系统非常复杂,令人苦不堪言。这种情况下,不少家庭尤其是年轻人装修时不再购买电视机,而是用投影仪代替。

最近,家住万泰丽景小区的张辉正装修房子。他把家里的智能电视卖了。“这台电视其实才买了半年多,原来花2000多元买的,转手只卖了600元。留着更没用,因为平时根本不看,在家只会占空间。”

张辉说,他想把原来的电视背景墙装修成整面书柜。对于爱读书的他来说,这样更实用。“我在卧室安装了投影仪,家里还有电脑、平板和手机,要是想看节目,比电视可方便多了,还不占地方。”张辉说。

一些年轻人告诉记者,以后装修将会舍弃电视机这一“鸡肋”。他们更喜欢手机投屏的方式,使用投影仪看电影、追电视剧。

利益作祟导致乱象

相关部门出手整治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乱象的根源,是利益在作祟。

如今,随着电视机硬件的盈利空间缩小,“内容运营”、植入广告逐渐成为商家重要的获利渠道。但是,智能电视背后的利益主体繁多,涉及内容供应商、牌照持有方等,各家平台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想“跑马圈地”、分割蛋糕。各种服务不兼容,收费标准不统一,便是此类恶性竞争的产物。如此一来,处于弱势一方的用户无奈地承担了所有成本。

商家需要盈利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只管盈利、“套娃”收费,却忽略了用户的体验感受,就是在透支消费者的信任,无异于“竭泽而渔”。

接受采访时,有市民表示,各商家应该在商业模式上理清理顺,探索更透明的收费体系、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还有市民提醒,要谨慎选择智能电视的各类充值会员服务,妥善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权。

对于电视“套娃”收费乱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联合多部门出台了相关治理措施,要求各方面加强协作和规范,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今年年底前,着力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等问题。

对此,市民纷纷叫好,期待相关部门重拳出击,根治电视收费乱象。

2023-09-20 本报记者 李圣哲 按的是遥控器,点的是“陷阱”。市民想看电视却被层层收费,不得不购买各种会员——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4518.html 1 电视“套娃”收费 应该如何“解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