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不经意地回头、拳头捂嘴、捂肚子、摸头发、舔嘴唇……没有任何技术含量,重复简单几个动作,就收获了千万粉丝,直播一场,无数打赏。短视频账号“秀才”曾一度成为短视频顶流,轻松坐拥千万粉丝。
中老年人野性的“追星”方式出圈,年轻人因此调侃:“在‘秀才’直播间蹲守我妈。”同时,也为他们的养老金担心起来。
“秀才”的创作确实称不上有“营养”。然而,就是这种简单、“油腻”的设计,却吸引了大量中老年粉丝群体。甚至,还有七旬老太“为爱疯狂”,为了“追爱”跨越千里……“秀才”也因此被称为“中老年妇女收割机”。
但是,最近这位拥有1200多万粉丝的大网红却秀不了了。对于这样一个拥有千万粉丝的自媒体运营者,短视频平台对其账号实施了最严厉的处置——封禁。平台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处罚,必然是因为其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
“秀才”和当年“假靳东”很像,都抓住了中老年人有钱、有闲,但孤单、需要陪伴的共同点。她们可能儿女不在身边,甚至因为丧偶而导致身边没有说话的人,许多人因此把“秀才”的评论区当成“树洞”一般倾诉。
就像青少年需要偶像陪伴成长一样,中老年同样有权利通过欣赏符合其期待的网络人物,满足他们晚年生活的陪伴需求。
老年人陷于“秀才”的温柔陷阱中,困于信息流的围城,而年轻人又何尝不是困顿于热搜的桎梏之中呢?当明星八卦、鸡零狗碎、惊悚奇闻、谬误谣传频频高挂微博热搜,当拉踩引战、性别对立、敌意暴戾构筑起更坚固的“情感与情绪的茧房”,终究谁也不比谁更幸运。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的背景下,互联网如何服务好中老年人、保护中老年用户的权益,是个绕不开的“必答题”。
中老年群体通过智能手机接触社交网络的时间相对较短,他们在处理网友关系,对于网红角色的理解方面,通常都缺乏经验。“秀才”之所以能吸引到那么多打赏,显然也与其粉丝的这种特性有一定的关系。
互联网“适老化”,不光要追求互联网作为一种生活工具的“适老化”,更要保证互联网安全的“适老化”,编织更加完善的互联网权益保障网,让中老年用户安心上网。
从根本上看,互联网也亟待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供给,让具有优质内容创作能力的“真秀才”出圈走红,将名不副实的“假秀才”驱离流量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