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4日,一年一度的任丘大鼓花会艺术节在任丘新市民广场举行。红毯之上,27面任丘大鼓摆出“2023”字样,鼓手和市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来敲响大鼓闹元宵。
直径2米的任丘大鼓一起擂动,声传八方,响彻九宵。鼓手们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广场上精彩纷呈的表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这张照片是早上八点多拍摄的,还能看到红色的‘2023’字样。我看人越来越多,就赶紧升起无人机,记录下了这一刻。没过多久聚集而来的人们就把红色地毯给淹没了。”拍摄者金洁说。
金洁告诉记者,任丘大鼓花会艺术节是任丘过年的一道文化大餐,人们都等着看一看敲鼓表演,听一听大鼓振奋人心的声音,“作为任丘人,过年期间要是没敲敲鼓,没听听鼓声,就跟这年没过一样”。
2006年,任丘大鼓被列入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作为一门独具风采的群体艺术,任丘大鼓体现着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是协作精神的完美体现。现今,任丘大鼓已发展到百余面,形成了“无人不知鼓,无庆不敲鼓”的局面。
“任丘人对大鼓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现在,每天晚上到周边村子里转一转,都能听到鼓手们练鼓的声音。”金洁告诉记者,鼓手们为了不打扰村里人休息,一般都将练鼓的地点选在村外,这也成为任丘田间地头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了解,任丘大鼓会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活动由原来的民间自发组织到现在的政府主导举办,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流如潮,可以吸引市民达10万余人。
任丘大鼓作为任丘民间文化的优秀代表已逐步形成一定的品牌,开始走出任丘,走出河北,走向全国,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第二十九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等活动。
金洁也是爱鼓的,多年来一直记录着任丘大鼓的演变,每场大鼓会的现场都有他的身影。金洁还是一位摄影狂热爱好者,他从小就喜欢摄影。多年来,他与相机作伴,行走在任丘的大街小巷。从胶片到数码,从相机到无人机,他用镜头记录着任丘的变迁和发展,也记录着人们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作为任丘市文化馆馆长,金洁一直致力于传播文化,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他发现很多市民喜欢拍照,也想学习拍照,便在文化馆免费开设摄影讲座。“没有摄影基础的市民也可以来上课,手机和相机都可以。”金洁说,很多人因为上课都把闲置多年的相机利用起来了。
除了教授理论知识,金洁还组织了“随手拍”系列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希望更多的人多多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的社会生活也会更加文明,更加美好。”金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