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7日
第12版:12

沿着运河读典籍 古文献里看沧州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阅微草堂笔记》《书目答问》……在历史文献瑰宝中品读经典文化——

沧州市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吴树强(右一)做客央视频

■本报记者 马艳

9月5日晚上,“晒书节 沿着运河读典籍”系列活动第二场在央视频播出。在这“沧州专场”中,沧州市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吴树强,国家图书馆《文献》杂志常务副主编、编审张燕婴,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舆图组研究馆员任昳霏,读典籍、聊运河、看沧州,一起感受古籍里的运河文化、沧州文化。

晒书是中华传统风俗

这次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央视频推出。主诗人与嘉宾沿着大运河途经的北京、沧州、聊城、杭州四座城市,聊漕运、聊非遗、聊戏曲、聊美食……

我国自古就有晒书、曝书习俗。每年农历六七月间,中华大地由南向北,逐次开展拜书、品书、祭书、咏书活动。这项源自书籍保存保护的活动,与文人雅集雅趣、文化事业紧密结合,形成醇厚的晒书传统。

此次活动定位于北京、沧州、聊城、杭州四个运河城市,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趣味,更有意义。

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生生不息的大运河不仅见证了沧州历史上的辉煌,也孕育了沧州繁盛的文化,这些文化印记至今保存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里。

在“晒书节 沿着运河读典籍”系列活动的“沧州专场”中,沧州市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吴树强,一改平时工作中严肃的风格,风趣幽默,侃侃而谈,和国家图书馆的两位专家一起,将古籍中的故事一一道来。

近年来,吴树强将工作重点放在沧州历史文献,特别是运河文献的征集、梳理、研究上。从2017年开始,他提倡中华传统优秀典籍的深度研读和传承弘扬,在周末举办的“经典读书班”已经推出近百期。吴树强说,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更多的人与经典来一次最美的邂逅,是他最大的心愿。

历史之河、盐运之河、百姓之河

节目现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舆图组研究馆员任昳霏带来了《八省运河图》,她把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的特点形象地称之为:历史之河、盐运之河、百姓之河。

任昳霏说,京杭大运河沧州段在历史上非常了得,在各个朝代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的东岸有一处码头,那里就是运河盐场码头的遗址。这里曾经是长芦盐的转运枢纽。大名鼎鼎的长芦盐属于皇家御用盐,“南来载谷北载鹾”,漕船从南方载来粮食,从北方载回去的就是盐。明代,运河东岸的南川楼,隶属长芦盐运使司,用于接待各地的客商。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还是百姓之河,它养育滋养了两岸的百姓,是沧州百姓的母亲河。沧州因河而兴,因运而兴。京杭大运河是南北交通往来、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也带来了沧州两岸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传承。

历史上真实的纪昀、张之洞

提起沧州的文化名人,纪昀、张之洞,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对他们的了解多来自电视剧。历史上真实的纪昀、张之洞是什么样的人吗?

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沧州献县)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学者、文学家。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欢诗词歌赋。他参与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主持编撰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多部著作,在文学、史学、诗词等方面都有建树。

吴树强在节目中还分享了生活中的纪昀很多趣事:纪昀非常喜欢吃肉,饮食习惯有点不好,不喜欢吃饭和菜,唯有对肉食情有独钟,每顿饭都要吃很多肉。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家喻户晓,很多观众都以为纪晓岚口齿伶俐,其实纪昀有点口吃。可能是因为他思路过于敏捷,太聪明了,脑子转得太快了,嘴已经跟不上脑子了。

纪昀在主持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时,展现了他的博学多才、批判精辟、文采卓越,以及自己的判断和认识。

张之洞也非常推崇纪晓岚,他说,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遍,便可略知学术之门径了。

张之洞在现实中也有很多小嗜好,可能聪明的人都会在生活中显现出可爱、任性的一面。比如:张之洞特别喜欢吃零食,而且作息不规律。他一工作起来,常常忘了时间,一天一夜也不吃不睡。他的桌案上常常摆着各种水果、点心等零食,甚至边吃零食边喝酒。

吴树强开玩笑地说,张之洞请人吃饭,可能也会忘了时间,那就只能是午饭改晚饭,晚饭改没饭了。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沧州印记

节目现场,吴树强一边展示《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一边和观众分享其中有趣的故事。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追录见闻”“时作杂记”之作,包含了地方风情、宦海变幻、典章名物等内容。全书收录1203则故事,据统计,涉及沧州的故事有420多个,占全书的三分之一。

《阅微草堂笔记》涉及运河的文字有13处,比如,“余有庄在沧州南,曰上河涯,今鬻之矣。旧有水明楼五楹,下瞰卫河。帆樯来往栏楯下,与外祖雪峰张公家度帆楼,皆游眺佳处”。

《滦阳续录》《姑妄听之》中都提到了沧州的酒,沧酒久负盛名,工艺独特,虽然市面上非常值钱,但是酿酒人却不愿贩卖,都是互相馈赠。沧酒的酿造必须取自南川楼下、运河泉眼之水,用这里的水酿酒,才有清雅之味。

讲到这里,主持人小鹿姐姐笑着说:“要是别处的运河水酿出的酒,喝起来可能有点牙碜。”

“崔庄多枣,动辄成林,俗谓之枣行”,《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次提到沧州特产——小枣。在他的诗作《食枣杂咏六首》中,还细致地叙述了种枣树、晒枣、打枣的过程。

吴树强分享了《阅微草堂笔记》中很多有关沧州的故事,他风趣地说:“如果纪昀有微信的话,他会把朋友圈所有的人都当成采访对象。他征集来各种好玩的故事,都写进了文章里。这些故事里渗透着各种沧州元素,有沧州的人、沧州的物产、沧州的运河风光。”

《书目答问》为你推荐一本书

爱书人买书都要选择信得过的出版社和版本。

其实,历代学子对于读书都有一个“应读何书,何本为善”的问题。中国历史悠久,书籍浩如烟海,学子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张之洞说过:“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

他任四川学政时,为他的学生编了一本《书目答问》,并且分门别类,帮助学生们选书、读书。收录者多为重要书籍,所选版本亦从当时取其“不缺少误”为主。

节目中,张燕婴展示了一本清代著名藏书家蒋凤藻旧藏的《书目答问》。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祖籍也是沧州。两位沧州人一起聊沧州的故事,让人更觉温馨和亲切。这本书的封皮上写满了各种书籍的名称,以及每本书的价钱。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古代读书人买书的文献资料。

三位来自图书馆的嘉宾都觉得经典的文献、原典,不能束之高阁,一定要推广给更多的人,才更有价值。这也是举办“晒书节”活动的一个更重要的初衷。

在节目中,吴树强还向观众介绍了沧州大运河的新气象,主持人小鹿姐姐也被深深吸引,她说:“现在,最流行的那句宣传口号‘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看到沧州运河两岸那么美,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打卡,感受沧州最美的运河风光,体验‘一船明月过沧州’的诗意。”

2023-09-0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阅微草堂笔记》《书目答问》……在历史文献瑰宝中品读经典文化——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3358.html 1 沿着运河读典籍 古文献里看沧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