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感谢你们帮我拿回了钱,我给你们点赞。”失聪人员李某用手语向孟村法院的法官表达感激之情。
原来,李某曾借给朋友张某5.8万元钱。李某曾几经催要,但张某始终没有还钱。后来,李某不幸被裁员,妻子又没有收入,他只好将张某起诉。孟村法院判决张某还钱,但张某并未履行法院的判决义务。
在执行阶段,法官找到张某,促使他和李某达成和解。张某当场偿还李某5万元,李某主动少要了8000元钱和利息。
借给朋友钱难要回
将对方起诉到法院
几年前,孟村失聪的李某经人介绍,认识了张某。经过几年的交往,两人成为好朋友。两人都不富裕的家境更是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2021年11月,张某以投资为由,向李某借了5.8万元。但是,张某未如期归还这笔借款。后来,李某遭遇公司裁员,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李某的妻子也是失聪人员,无收入来源。李某夫妻的生活出现困难,急需张某还钱来维持正常的生活。
后经李某几经催要,张某仍旧没有还钱。2022年10月,李某将张某诉至孟村法院,请求法院判决张某偿还借款5.8万元。
2022年年底,孟村法院经审理作出判决,判令张某10日内偿还李某借款5.8万元及利息,但张某在判决生效后并未主动履行义务。无奈之下,今年4月,李某向孟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得知被告下落
法官立即行动
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孟村法院执行法官吴玉超经过查询,发现张某并无可供执行财产,而且找不到张某本人。执行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我通过朋友得知张某正在邻县做小生意,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希望法官能去执行。”今年8月1日上午,李某忽然来到法院,找到执行法官。在懂手语的熟人帮助下,李某将自己得到的消息“告诉”了执行法官。
异地执行,环境陌生,如果张某抵触甚至抗拒执行,执行风险难以把控。执行法官的同事建议,先通过发函的方式对接当地法院,取得当地法院的支持后再前往执行。
“不能等!能找到张某很不容易,我们把控好执行节奏,化解风险,将案件执行好。立即动身!”执行法官经过思考后果断地下了决定。随即,执行法官带人赶往几十公里之外的执行现场。
法官调解
朋友和解
当执行法官找到张某说明来意后,张某瞬间激动起来,甚至发出吼叫,当场向李某比划暴力危险手势。
现场聚集了大量群众围观。已有心理准备的执行法官临危不乱,想办法稳定张某的情绪后,耐心和张某沟通,了解张某的实际情况。
经了解,执行法官得知,张某投资生意失败后,经济状况急剧恶化,靠和亲友共同经营小卖部维持生计。“如果将经营的物品全部强制执行,我将无法维持生活。”张某向执行法官和李某解释了情绪失控的原因。
了解情况后,执行法官向张某释法明理,引导张某换位思考,珍惜友谊。经过执行法官劝解,张某表示愿意还钱,但希望法官能考虑他的实际困难。了解情况的李某也愿意和张某达成和解。
最终,执行法官通过打手势和书写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促使李某和张某达成和解。张某一次性给付李某5万元,李某主动放弃余款8000元及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