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5日
第18版:18

捡拾蝉蜕

□柏步

又是一个夏天,一朝羽化的蝉又自在地鸣叫起来,想起少年时捡拾蝉蜕的经历。

我家住在子牙河北堤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内长年有水,上游接滏阳河,到天津入海。依稀记得六十年代初,河内尚有“火轮”游动,载人载货,当然也少不了行驶的木船。北堤修得宽厚高大,堤两侧种植了不少乔木、灌木,树种多为杨树、柳树、榆树,个别堤段种有槐树、枣树。当年对此河堤的看护很严密,有护堤员,来回巡视,堤土不能动,堤草不能打,堤树更不能伐。堤两侧林丰叶茂,一到夏天,便成了蝉们“暑期合唱”的最佳场所,也是它们繁衍生息的福地。蝉由蝉虫蜕变而来,树上、灌木丛中挂着不少蝉蜕。有一年,我生病,母亲到公社卫生院请来了一位中医,闲谈中说是蝉蜕可入药,卫生院收购(当时使用的名词是“知了皮”,若说蝉蜕可能我不知何物),我便记在了心里,去捡拾蝉蜕。

从根本上说,捡拾蝉蜕是“效益比较”的结果。我少年时期,除上学外,父母分配给我的活计是到自留地做农活,搂柴、打草、挑野菜和拾粪积肥,偶尔去生产队做点力所能及的活儿,挣上三到五个工分(当时生产队实行工分制,一般为男整劳力每天10分,女整劳力每天8分,其余为半劳力,由队长视情论分,到年终总计决算)。上述这些活计无论怎样努力,怎样付出都见不到现钱,家庭的生活常态仍是无钱可花,甚至给我买个上学用的纸笔都要东挪西借,如今有了交售给卫生院就能换钱的活计岂能不做?

捡拾的重要地点自然是河北堤两侧,或上午、下午放学后,或利用中午和傍晚时分去捡,再就是利用星期天去捡,一般是沿堤向下游捡去,因为下游树多。记得最长的一次去了一整天,没吃午饭,来回跑了十几里路,收获颇丰,卖了一元钱左右,交与母亲,受到了表扬。

那时不知蝉蜕的收购价格,也不问斤两,完全由着卫生院收购人员“赏赐”,反正多数时候也就给二到五毛钱左右,也许那时工作人员“觉悟高”,真正做到“公平买卖,童叟无欺”。捡拾蝉蜕不累,但需要细致耐心。卫生院收购讲究“品相”,残破严重的降级降价甚或不收,而蝉蜕又薄又脆,钳在树干树枝上又很紧实,稍不小心便会破相,捡拾必须轻拿轻捏轻取,当然也有蜕皮和树干结合不那么紧或只挂着一两条腿的,唾手可得。

有的蝉虫爬得很高才羽化,这就需要爬上树摘取,或用一根细枝条慢慢拨动落地拾取。有次看见一棵树的树梢上,有四五个蝉蜕,我便爬上树去摘取,恰巧被一个外村护堤员看到,厉声喝问我在干什么,我答“拾知了皮”,护堤员不再着急,还嘱我不要攀折枝条,毁坏林木,特别要注意安全。现在想来,这位护堤员还真是“人性化执法”,没有呵斥,没有制止,没有处罚,还给予了一份关心。其实,我不光是捡拾蝉蜕,还抓过蝉虫,逮过“知了”烧着吃,想想,这是残害了它的一生啊。

后来长大了读了点书才知道这小生灵不仅“浑身是药”,还是古人尊崇的对象。《神农本草经》对蝉已有记载,《本草纲目》把蝉记录在第41卷虫部,入药部位有蝉身和蝉蜕,蝉身主要治疗脏腑经络疾病。

蝉蜕主要有三大功效:一是利咽喉,二是息风止痛,三是退翳明目。临床上主要用于开嗓音、利咽喉和治疗皮肤疮疡、风热表邪疾病。除蝉身和蝉蜕可以入药外,蝉花也是一味中药。

雌蝉产卵后一般会在一周内死去,蝉卵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幼虫掉落地面再钻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的时间十分漫长,要渡过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再破土而出,羽化成蝉,有记载在地下生活最长的蝉虫达十七年。

在土壤中蛰伏的幼虫被麦角菌科的真菌感染,便会通过类似冬虫夏草的方式变成“蝉虫草”,入药为蝉花,甘寒无毒,功效和蝉蜕类似,主治婴幼儿高热、抽搐和惊风。这种蝉花我没有见过,也没听说谁人采挖过,懂得中药学知识的人一定会识别。

在古代,蝉被赋予了复活和永生的象征意义,周而复始,绵延不绝,生死轮回。蝉的一生从幼虫到成虫经历了蜕变、再生,初为爬虫,生活于泥淖之中,却能脱壳生羽飞身树端,这在古人看来是极为神异的,是脱胎换骨、羽化成仙的象征。

将蝉的形象铸于礼器,刻于家俬,绣于服饰成为人们特别是达官显贵的理念。《西游记》的文化背景,是儒、释、道三元素的结合,人们对蝉的理解和认识与佛家的生死轮回、道家的得道成仙吻合,而唐僧是如来的二徒弟金蝉子转世,“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恐怕也是基于以上的认识。古人还将玉雕成蝉形,称为玉蝉,挂在腰间或镶嵌在帽子上以保长生,放在死者口中以求转世轮回。

随着历史的发展,蝉的其他习性特征也被人们逐步掌握,如飞行距离短、存活时间短、趋光、吸食露水等,人们将其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文化意义,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庄子为代表对蝉持轻视不屑态度,认为蝉“不知春秋”,活不长,飞不高,目光短,用以比喻浅薄之人;一种是以荀子为代表对蝉给予肯定颂扬。“饮而不食者,蝉也”,有“居高清饮”之德,有“清虚识变”之能,还将蝉与“人主之德”联系在一起,产生了蝉象征君子品德的意义。

这一认识对后世影响最大并得到了不断丰富,概括全面且又典型的当属晋陆云,他在《寒蝉赋》中认为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文学史上也产生了一批咏蝉佳作,最为人熟知的是“咏蝉三绝”,即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诗。“一切景语皆情语”,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落难人语,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距我捡拾蝉蜕已过去了几十年的时光,子牙河堤尚在,林木早已砍伐殆尽,只留下了一段捡拾蝉蜕的记忆。

2023-09-05 □柏步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3113.html 1 捡拾蝉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