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31日
第15版:15

孟坊面塑:

指尖绝技面为媒

火红的骏马作势欲奔,秀丽的梅花迎寒独开,青衣女子风姿楚楚,形象逼真的小猫、小狗憨态可掬……很难想象,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作品,是一双巧手用面团儿捏出来的。

在市区新华路一幢写字楼里的孟坊面塑工作室内,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坊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孟祥荣,手握和好的面团,经过揉、捏、按、搓,再用工具灵巧地切、压、刻、划之后,一个个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的面塑作品便脱手而成。

细腻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孟祥荣的作品恰似舞动在指尖上的人生百态,具有很强的文化气息和观赏性,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创品。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实习生 肖逸飞 摄影报道

从“食”而来的手艺

“面塑艺术就是咱们小时候在大街上追着看的‘捏面人’,也叫‘面花’‘花糕’,算起来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了。”轻揉着一个面团,带着腼腆笑容的孟祥荣轻声介绍着,“面塑作品取材特别方便,就是用面粉或者糯米粉为主要材料,加上颜料,揉成一团团彩色的面团。”

接着,孟祥荣灵巧的双手一手托着面团,一手忽而用拨子、梳子,忽而用篦子、剪子。靠着精心的构思和简单的工具, 捏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宠物小狗作品。

南宋作家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记有,当时民间就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

明代面塑逐渐脱离食用,演变成单纯艺术形式独立存在,历史地位正式确立。明代商业比较发达,店铺作坊林立,一些身背工具箱,四处奔波的面塑艺人出现在繁华闹市。为谋生计,他们以此为业,各施才能,以吸引众多观者与买主。如此相互竞争便成了有意识的创作行为,大大激励了面塑技艺的提高。所以,明代面塑欣赏性明显增强,且有独立经济价值。

孟祥荣说:“发展到现在,面塑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出新,可以作为贺礼馈赠亲朋,也可以作为陈设摆放在家里。面塑整体水平产生质的飞跃,表现手段和表现技巧也是逐渐成熟完善。”

孟坊面塑源于家传,孟祥荣的家乡沧县风化店,那里有女方出嫁时陪嫁花糕的习俗。孟祥荣的曾祖母和祖母刘淑琴,会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精心蒸制好,给婚礼增添了喜庆和艺术的氛围。孟祥荣的母亲于静英就是跟随婆母刘淑琴学会的面塑技艺。

孟祥荣自幼就经常跟着奶奶和妈妈到左邻右舍帮忙蒸花糕,渐渐地从心里爱上了这一独特的手艺。

十年打磨出精品

对于不惑之年的孟祥荣来说,做花糕是她儿时美好的回忆。“我小的时候,流行蒸花糕。奶奶是蒸花糕的一把好手,经常会有人找上门来请她做花糕。”孟祥荣说,“每当老人们做花糕时,我总会跑上前凑凑热闹。捏一条小鱼、一朵小花、一个苹果,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等面花蒸熟接锅时,看着‘小花’‘小鱼’的,竟一个也舍不得吃。”

长大后,孟祥荣做了会计,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记忆里的小面团却始终是她一直难以忘怀的牵挂。十多年前,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一心扑到她最爱的小面团上,下定决心要搞出点名堂。

图书馆里所有关于面塑的书,她全都借遍了,很多书都是反复地看好几遍。孟祥荣手里捧着面团,一边跟着书里学技巧,一边揉揉捏捏。两年的时间里,她做了无数个作品。不满意,她就反复揣摩,不断揉碎重做。

后来,孟祥荣专门去天津拜师学艺。从材料到技法再到工具,孟祥荣反复钻研、琢磨、练习,终于掌握了面塑的精髓。随着面塑手艺的提升,孟祥荣也开始尝试不同的材料,又学习了制作软陶。

“面团干得快,所以做面塑很考验速度,而且这种材质黏手,制作过程中还要配合凡士林才行。如果做不好,作品会出现干裂的情况。软陶和面塑有异曲同工之妙。制作软陶需要烤制,相对来说成本高一些,但是观赏时间更长。”孟祥荣说。

专注于面塑艺术的10年中,孟祥荣带着作品摆过地摊、赶过庙会、参加过展览。在创作时,孟祥荣对每一个细节都要求严格,讲究的是微末之处见真功。千锤百炼后,她的作品形成了颜色丰富、造型优美、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特点,在面塑行业有了一席之地。

开启“私人订制”模式

经过艰苦探索和不断创新,加上防腐、防潮技术的不断改进,很多面塑作品密封后,可较为长久地保存。孟祥荣的代表作品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飞奔的骏马》《神圣的婚礼》等系列作品,成为很多爱好者的藏品。

她捏制的卡通作品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肖像和宠物私人订制更是走上了高端“舞台”,成为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肖像制作没有几年的功底是做不好的,在线条、形、神、韵、相似度等方面都要求极高,这也是我们孟坊面塑技艺的独到之处。”孟祥荣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给了我一张照片,希望我捏出照片里的人物。等作品做出来后,这位顾客很满意,从此,我就开始做私人订制了。”孟祥荣说。

近两年,除了做人物肖像,她为国外顾客制作宠物摆件的订单也应接不暇,忙的时候,每天要工作上十多个小时。

创作时,孟祥荣几乎把所有的感情投入到其中,尤其是精细的部位,要满怀激情地一气呵成,如此,才能诞生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生命”。

孟祥荣制作面塑的工具,看似简单,却大有玄机。这些常用工具有尖的、扁的、弯的、直的、粗的、细的,丸棒尺寸也是大小不一,每个工具都有它特殊的用处。这里面很多都是孟祥荣用焊条自制的,反复打磨到自己需要的形状,再制作好手柄方便拿捏。这些跟随她10多年的工具虽然看起来已有旧色,但孟祥荣用着确是得心应手。

如今,孟祥荣希望通过收徒、教学等方式,让更多人加入到面塑技艺传承的队伍中来,推广面塑工艺品进入旅游文化市场,以销售促生产,使得项目形成产业化,进入良性循环。

“要想以面塑为生还很艰难,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刻苦练习。由于前期枯燥,没有过多的经济效益,导致面塑技艺入门容易、继承艰难。”孟祥荣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项技艺的价值,愿意加入进来。”

指尖有绝技,巧手捏美好。对孟祥荣来说,每一次对面团的揉捏,都是对美的延续。那双灵巧的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艺术精品……

2023-08-31 孟坊面塑: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2698.html 1 指尖绝技面为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