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乎人人手机不离手的当下,充电宝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方便大家随时随地为电子设备充电。充电宝这类移动电源的安全问题,也被不少人关注。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8月1日起,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以及电信终端产品配套用电源适配器/充电器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管理。自明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相关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如今,市区市场上的充电宝现状如何,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充电宝各式各样
“3C”标志难觅
日前,记者走进市区新华路附近一家商店发现,四五个品牌的充电宝整齐挂在货架上,大小不一,外观精致,价格从五六十元到百元不等(右上图)。
记者拿起一些充电宝查看,包装盒上面标注了功率、重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但没有“3C”认证标志。一些款式的充电宝在“使用方法”一栏写着“请选用符合CCC标准且电气参数匹配的充电器为本产品充电。”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共享充电宝也被不少人使用。记者在市区一家饭店租借了一个充电宝,上面除了一些使用注意事项以外,也没有“3C”认证标志。
经过走访记者发现,大部分充电宝的外包装上都没有标注“3C”标志。一名店员告诉记者,对于充电宝将强制“3C”认证管理的事,她确实不太了解,不过他们售卖的充电宝是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的。
认准“3C”
规范使用
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平时使用充电宝时会注意充电器是否匹配等,但对于有无相关认证、是否合乎相应的质量标准等没太注意。也有一些市民认为,作为移动电源,充电宝的质量十分重要,否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危险。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对锂离子电池等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公告》,将安全风险较高的锂电池、充电宝等产品纳入CCC认证范围,严把产品安全关。自今年8月1日起,指定认证机构开始受理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等新纳入产品的CCC认证委托,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开展认证工作。自明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国家严格把关是好事,以后我再购买或使用充电宝时,也会注意看一看,上面是不是有‘3C’认证标志。”市民王女士说。
对此,市场监管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锂电池、充电宝时,要认准CCC标志。想要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还要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如避免边给电子产品充电边使用或长时间充电、避免随意更换充电器、不要随意拆解产品、产品浸水或暴晒后应及时送到专业维修店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