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大草原……看着这美景,孩子们高兴得跳起舞来。
星辰林海 摄于乌兰布统大草原
三楼辉映
夜幕降临,运河沿岸灯光璀璨,三座楼宇交相辉映,如明珠般镶嵌在运河两岸。 姝妤 摄
“萌宠”
这只用狗尾草做的“小兔子”,小女孩喜欢得不得了,捧在手心里,爱不释手。 幽默之余 摄
说啥呢
两只小鸟叽叽喳喳地靠近彼此,不知在说着什么。 军旅 摄
甜不甜
果园里的梨马上就要上市了,摘一个尝尝甜不甜? 海阔天高 摄于青县
直播到地头
本报记者 马倩
“家人们,我现在就在咱们富硒黑小麦的原产地东是堤村的麦田里,现场正在举办庆丰收的农耕文化节活动……”女主播身着花衣裳,头戴草帽热情地跟“云端”的粉丝打着招呼。
这个有时代特色的画面被摄影爱 好者沈砚军摄入镜头。他的作品《直播到麦田》获得了“我的家园 大美沧州”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的一等奖。
沈砚军说,这是肃宁县尚村镇东是堤村第四届农耕文化节上的一幕。6月10号一大早,主播们就将直播间搬到了地头。他们手持麦穗,背靠麦田,正跟直播间的粉丝介绍着东是堤村的富硒黑小麦。
农耕文化节现场不仅有割小麦等农耕文化体验,还有丰富的文化节目展演、传统食品制作等活动,非常热闹。
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沈砚军退休后开始学习摄影。他乐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用镜头记录美好的瞬间,“要接触和学习新的事物,不能被这快速发展的时代落下。”沈砚军说。
这已经是沈砚军连续第4年参加农耕文化节了。他说,一部手机连接的不仅仅是镜头前的主播和“云端”的粉丝,更架起了农户和远方食客沟通的桥梁。面粉、月饼等富硒农产品,通过线上销往全国各地,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农耕节的组织者袁秋良告诉记者,东是堤村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富硒黑小麦种植产业,建成了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富硒黑小麦产业链。去年以来,村里成立了电商直播基地,主播带货的模式,引来众多关注。“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销售模式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强了品牌知名度,也增强了农民种植小麦的信心。
袁秋良说,富硒黑小麦种植的第一年,村民们大部分都在观望,不知道能不能挣钱。丰收以后,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大家种植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
现在带动着周边的村子也一起种植富硒黑小麦了。
风吹麦浪,乡村振兴。农民的幸福感让我们感受到了沧州农村发展的蓬勃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