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4点钟,孩子和爱人还在睡着,王亚琼醒来突然有了灵感。她轻手轻脚地钻进家中大约1平方米的移动录音棚为小说配音。关上门,这个封闭的小空间就是王亚琼的世界。
在这里,她可以用声音塑造歇斯底里的反派,也能成为童话故事中的小鸟,小说中机灵的女童和大病初愈的老人。空间的逼仄并不是限制,王亚琼可以用声音与无穷的想象力瞬间切换不同时空。
1人分饰8个角色
王亚琼今年35岁,是沧州一家播音工作室的主理人。
2019年,有播音基础的她偶然间接触到了配音:“当时身边很多朋友都参加了配音的课程,我本身对这些就很感兴趣,所以也就跟着学了一下。”3个月课程培训结束,颇有天赋的王亚琼接到了第一份配音工作。
当时书中主要人物有四五个,再加上旁白,都由王亚琼一人完成。随后,王亚琼越来越熟练,工作邀约也纷至沓来,类型也十分多样,有儿童读物、现代言情小说、谍战广播剧……
王亚琼告诉记者,配音分为“单播”“双播”“多播”。顾名思义,“单播”就是指一名配音师为所有角色配音,“双播”就是两名配音师。
王亚琼接到最多的工作是“单播”。最夸张的一次,王亚琼为《八仙过海》的故事配音,一个人要分饰8个角色,而且人物之间常常会有密集的对话。王亚琼上一秒还是声音苍老的张果老,下一秒就成了楚楚动人的何仙姑,少年蓝采和、韩湘子也时不时插一句嘴。王亚琼运用鼻腔、胸腔等不同位置的发声技巧,成功做到了“丝滑转换”。
采访过程中,王亚琼即兴展示了从女童到老年人的声音转换,十分自如。
“声临其境”全靠想象力
王亚琼告诉记者,其实配音也是表演的一种,只不过配音师能利用的只有自己的声音和想象力。只有当一个配音师在脑海中想象过完整的、具象的画面,他的声音才会有感染力,听众才可能会“声临其境”。
王亚琼在正式录音前,会仔细研读小说,了解每个角色的经历背景,就是为了更好地构建脑海中的世界。
有场配音让王亚琼印象深刻。当时,她要为一对正在经历生离死别的恋人配音。女主的生命即将消逝,王亚琼为了调动自己的情绪,跟随剧中人物起伏,她在脑海中还原了整个场景。
“配音的时候,我想象了一阵风吹过女主的白裙子,裙摆上还沾染着鲜血,我想象她不舍地流泪,不是哗哗地流,是缓缓地滴下来,因为女主已经很虚弱了……”配音结束时,王亚琼也已经泪流满面。音频播出后,有网友在下方评论:“太代入了!”
随时“收集情绪”
“大家可能觉得配音中的哭腔是最难的,但其实最难的是笑,不同人不同情况下的笑声,比如冷笑,尴尬的笑,奸笑,爽朗的笑,小孩子的笑,老人的笑等,而且每一种笑都要符合人物本身的性格和背景经历,所以难度很大。”王亚琼告诉记者,她很喜欢跟陌生人交谈。为了能更好地为不同角色配音,她在交谈过程中都会打开自己的“收集开关”。
交谈中,王亚琼会格外留意对方的情绪反应,并将对方的语气、神态、职业在脑海中做成一张“情绪卡片”,放进记忆库中,等下次在配音中遇到类似的人物,就会调取出相应的卡片,这样配起音来会更加收放自如,人物塑造更加准确。比如,当王亚琼录制小说中主角拜别双亲的场景时,就会想起自己的一双儿女,把自己代入到至亲分离的情绪中。
就像电影、小说的创作者一样,王亚琼的日常生活也是搜集创作素材的过程。
从2019年至今,王亚琼已经为十几部小说、儿童读物配音,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现在很多人喜欢解放眼睛,去听一些有声书和广播剧,我觉得声音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陪伴,希望我可以用声音陪伴更多的人。”王亚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