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5日
第04版:04

博物馆里的新鲜事

今年暑期,沧州博物馆推出了许多新“玩法”,参观人数比往年同期增长两倍——

本报记者 祁晓娟

今年暑假期间,沧州博物馆成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打卡地”。数据显示,自7月份暑假开始,沧州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达到了6.5万人,比往年同期增长了两倍。

观众们参观热情高涨的背后,既源于大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日趋浓厚,还有沧州博物馆提供了新的形式,打卡盖章、逛展答题、“小鬼当家”……一个个活动非常有趣新鲜,让人们很是过瘾。

打卡盖章

“快来博物馆盖章了。”市民刘勇在网络上分享他在沧州博物馆“打卡盖章”的经历,引来网友的围观、跟评。

通过网络发酵,大家一传十、十传百,纷纷询问盖章的方法和地点,表示要带上打卡本直奔沧州博物馆。

暑假期间,在沧州博物馆盖章处,等待盖章的游客经常排起长队。

沧州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苏荟洁告诉记者,从进入7月份开始,盖章处就出现了“人从众”的现象。有的游客为了盖到章,需要排队半个小时。“最多的一天,盖章处的队伍从早排到晚。一天4000人前来盖章。”

终于轮到大学生郑晓了,她兴奋地走上前,拿起一个个印章有序地盖在自己精心准备的笔记本上。“青釉堆贴花龙柄壶”“错金豹镇”“玉石狮”等精品文物印章图案清晰地呈现出来。

集齐了涵盖沧州博物馆的重点文物、外部形象等12枚印章图案,郑晓高兴地说:“收集博物馆里的纪念章,是用来记录一段博物馆之旅最好的方式。以后的日子,每当打开本子,透过一枚枚印章,就能回忆起参观博物馆时的情景,领略印章背后的文化内涵,别有一番意义。”

沧州博物馆精心制作的一枚枚印章,对应的是一件件鲜活的文物,更是一段段尘封千百年的历史。“打卡盖章”完成后,游客们又到展厅里寻找相对应的文物。“青釉堆贴花龙柄壶”所属年代为北朝,是一级文物,艺术魅力令人折服;“玉石狮”所属年代为唐代,白玉石质,通高16.8厘米,胸、腿部肌肉突起刚健,充分显示凛然不可侵犯的“百兽之王”的凶悍形象……

解谜寻宝

从7月18日开始,沧州博物馆分两期推出了解谜寻宝活动。活动期间,沧州博物馆每天向参观者免费发放数量不一的解谜材料包,先到先得。

材料包里包括一张答题卡,卡片上有8个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博物馆8个常设展厅内。

记者看了看,这些问题基本和沧州有关:《沧海之州 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厅中的一级文物有哪些、沧州武术拳械门派总共有多少种……

观众拿着这些问题在沧州博物馆内寻找答案,前10名答题全部正确的观众,可获得沧博文创帆布包一个。

为了能领到答题卡,很多游客在博物馆开门前就在门口排队。为了快速完成答题,很多参观者都是一家人分头行动:妈妈拿着题目去历史厅,爸爸拿着题目去武术厅,孩子去科普展厅……

“这个白色的帆布包设计得十分精美,它上面印有博物馆中的文化元素。集全正确答案后拿到帆布包,我感觉非常有意义。”游客马女士说。

让沧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惊喜的是,来沧州博物馆的不仅有沧州县市区的访客,还有来自天津、北京、山东的客人,他们对沧州博物馆这个解谜寻宝活动也是非常喜欢。

“小鬼当家”

“大家好,我是沧州博物馆小讲解员,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在沧州博物馆内,小讲解员刘钟山开始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讲解。

看到讲解员是小学生,很多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别提多兴奋了。有的小朋友举起手机,全程录像。讲解完成后,观众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小讲解员精彩表现的认可和赞赏。

刘钟山是运河区迎宾路小学的一名学生,平时,爸爸妈妈经常带着他去博物馆参观。

得知今年暑假沧州博物馆要首次开展小讲解员培训活动,刘钟山报了名。录制了朗诵视频后,通过层层选拔,他和25名孩子从百余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沧州博物馆小讲解员训练营营员。

粉色的T恤,红色的工作牌,黑色的讲解器,密密麻麻的讲解词,一遍遍彩排练习,构成这些孩子们在训练营里最珍贵的画面。半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学习了吐字发音、讲解礼仪、讲解词剖析、展厅实训四部分专业课程,终于“上岗”了。

苏荟洁告诉记者,举办小讲解员训练营活动,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在暑假期间走进博物馆,喜欢上博物馆,能真正“触摸”和“感受”历史。小讲解员了解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当他们将这些讲给同龄人听时,更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

“作为一名志愿小讲解员,不仅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还提高了知识储备量,了解沧州的历史文化。”小讲解员陈馨逸说,“开学后,我还会继续给同学们讲述博物馆里的‘故事’。”

忆童年

市民姜辉是一名“80后”,参观沧州博物馆的“沧州记忆”年代物品展后,他十分感慨。这个展览让他找到“重回童年”的感觉。

糖纸、歌词本、小人书、明信片……一件件展品仿佛让“80后”“90后”回到了童年。特别是看到一些零食的包装袋后,姜辉感触颇深。“看到这些零食的包装袋,嘴里就会出现小时候吃过的零食的味道。”姜辉说。

姜辉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对于这些“老物件”,他十分陌生。

“爸爸,这是什么?”“这是干什么用的?”……

姜辉一边看展览一边给孩子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这是歌词本。我小时候把歌词抄到笔记本上……”“这叫无花果,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零食”……

看完这个展览之后,姜辉把自己的童年又重新回忆了一遍。

沧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展览的举办得到很多热心市民还有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支持,他们积极提供自己珍藏的“老物件”共900多件。

很多来参观展览的“80后”“90后”游客在参观完之后,产生了共鸣。

市民李敏看到展出的磁带后,感触颇深。“时光总是在指尖悄悄流逝,不知不觉中,童年离我们越来越远。我还是孩子的时候,用攒了很长时间的零花钱买了很多的磁带。”李敏说,在博物馆又看到了这些磁带,一下子把她的记忆拉回到了童年。

第一次去参观展览,李敏没有带孩子。参观完之后,她感觉这个展览很好,就带着10岁的女儿又去了一次,让孩子也看看她小时候的“宝贝”。

回到家之后,李敏在家中翻箱倒柜搜罗出很多小时候珍藏的“宝贝”让女儿看。“感觉通过这次展览,家里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了。”李敏说。

一件件怀旧玩具,承载着很多“80后”“90后”最美好的回忆。很多游客都是一家人一起来参观。他们纷纷表示,这些陈年旧物,成了时代的印记和历史的见证,是很多人心中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本版照片由沧州博物馆提供)

“打卡盖章”人气旺

小讲解员“上岗”

逛展答题

家长带着孩子忆童年

2023-08-25 今年暑期,沧州博物馆推出了许多新“玩法”,参观人数比往年同期增长两倍——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2131.html 1 博物馆里的新鲜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