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2日
第10版:10

拒绝“剩宴”

本报评论员 韩 强

日前,记者走访市区多家饭店了解到,不少饭店推出了根据人数制定的套餐,甚至还有小份菜和半份菜,工作人员还提醒顾客按量点菜。

(据8月16日《沧州晚报》5版)

如今,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已成为很多餐饮单位和消费者的共识。

小份菜的推出是件好事,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有些消费场景中,餐饮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拒绝“剩宴”任重道远。

餐饮浪费现象成为“顽疾”,有多重因素:餐饮单位注重眼前利益,片面追求营收;消费者“讲排场”“好面子”的心理习惯还未扭转;监管部门执行不够严,“雷声大,雨点小”。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无论是从宏观考虑,还是微观思量,都需要我们把节约变成日常行为。置身其中,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都是责任人。

一是餐饮企业要主动担负起主体责任。不诱导、不误导消费者,主动提供“半份、半价”“小份、适价”服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从标准化、规范化着力,通过集中备料减轻损耗,按需加工提高利用率,加强管理减少食材过期浪费;通过当天“复盘”、围绕点餐量做统计;通过数据分析、设计食材搭配菜单等行为,增添主动性,减少餐饮浪费。

二是消费者要摒弃“好面子”心理。朋友聚会,请客吃饭,菜点少了怕别人误会不热情、显小气,打包剩菜剩饭又怕别人嘲讽“太会过日子”。防止浪费,在弃除“好面子”的同时,消费者还应转换角色,从被动的参与者,成为主动的倡导者。

三是监管部门要监管到位。划清“红线”,强力“出手”,赏罚分明;同时建立制止餐饮浪费的长效机制,做到不定期、不打招呼、经常性抽检。

四是要大力提倡公共监督。人人做节约模范而不是迁就浪费,彼此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

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共识下,防止餐饮浪费仍需要各方共同发力,锲而不舍,方能久久为功。

2023-08-22 本报评论员 韩 强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1822.html 1 拒绝“剩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