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熟悉之处无风景”改了一个字,就成了文章现在的题目。而我也一直在想,熟悉的地方怎么会没有风景呢?
还得从那次作文课说起。上课铃声一响,我就出现在教室门口,扫视了一番,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在黑板上写了“千年古镇——锦江”几个大字,教室里立马炸开了锅。有的说锦江也有千年,真不可思议;有的说老师要干什么;有的说我可不知道锦江到底有什么好看的地方。听着学生们的疑问,我笑着说:“谁能介绍一下我们的家乡——锦江?”话音刚落,教室里鸦雀无声。
好长时间,也没见一个举手的,我有点懵。怎么会这样呢?就在我焦急万分之际,一只小手颤巍巍地举了起来。我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连忙叫她回答,她慢腾腾地站了起来,涨红了脸说:“我们这有一条河,叫信江河。”说到这戛然而止。见此情景,我立即表扬了她,便就再也没有人举手了。
我赶紧打开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诗《舟过安仁》,让学生齐读。而后我告诉他们锦江原来叫“安仁”,这首诗是宋朝杨万里路过此地时写的,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同学们听了,不停地点头。
之后,一条马路出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我连忙问道:“这条马路是国道,谁知道叫什么?”又是一片沉默。我只好自己说出答案,“这是206国道”。
我接着问道:“206国道穿过锦江,国道两边都有什么呢?”这下孩子们抢着回答,“有房子”“有稻田”“有工厂”。
“是的,这里有很多工厂。锦江是微型原件基地,大都是本地企业,以生产和加工微型原件为主,是锦江镇的支柱产业。”我接过话茬,然后出示了一组微型原件厂的图片,让学生们了解。
紧接着,我出示了一系列图片,有繁华的街道、千年古槐、老街、古城墙、孟津门、信江河、浮桥、龙船……看完这一组图片,学生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不相信锦江有这么多的美景。
是啊,熟悉之处不是没有风景,而是习以为常,不觉其美。很多人喜欢在节假日里,或全家人,或邀上朋友北上南下,天南地北去看大海,赏冰雕,爬黄山,登泰山,游西湖,闯沙漠,哪怕是拍拍照,看看人,也玩得不亦乐乎。唯独熟悉之处的那些风景,却难得领着孩子细细玩赏。
平日里,学生们一旦写起“我的家乡”这样的作文,不是咬着笔尖,就是模仿别人的,也难见家乡独特的风景。
既然熟悉之处有风景,何不领着孩子先把它们一一赏个够,让孩子感受到家乡之美,还能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那样,倘若写起作文来,肯定有话可写,有情可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