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是我爸爸的亲哥哥。我家与大爷家住同一条脊的6间房屋,大爷家3间,我家3间。院子中间用一道1米多高的矮墙隔开。小时候,这道矮墙成了两家浓浓亲情的连接。
虽说是两家,但是和一家没什么区别,好吃的两家分享,有困难了两家分担。大爷是农民,家里孩子多,孩子们上学的费用都是我爸爸负担。我爸爸上班,在家的时候少,而我们家孩子又都小。所以,家里所有的体力活都是大爷和大哥(大爷的儿子)无条件地承包。
逢年过节,两家都是一起过。平常大爷家来了客人,男宾,爸爸是陪客;女宾,妈妈是陪客。我家来了客人也是如此。更让我觉得快乐、感到温暖的是两家中间的那堵矮墙,不管谁家有什么好东西,不需要说话,往矮墙上一放,对方就知道是和自己分享的,于是便开心地从矮墙上拿下来很自然地享用。
矮墙上放的大多是给孩子们的吃的,客人带来的点心、糖果,还有招待客人的饭菜。两家的好东西总比一家的多,所以儿时的我享受的也总比别家的孩子多。现在那堵温暖的矮墙,那一条脊6间房似隔未隔的院落仍清晰地存在于我的记忆里。
大爷最小的儿子比我大一岁,我叫他“小哥”。小哥和我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上学,从小学到初中,每天都是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大爷家的早饭比我家早,每天小哥吃完早饭,就对着矮墙叫一声我的名字。听到答应后,他就背着书包、搬着小板凳到我家等我。其实,他等我的时间足够他从家到学校一个来回的了。但他每天都耐心地等着,从没有一次抛开我独自走过。
我吃完饭背着书包、搬着小板凳准备和小哥一起出门的时候,大娘或我妈妈总是不忘叮嘱一句:“护着妹妹点儿。”这时,小哥就会一只手接过我的小板凳,另一只手揽着我的肩膀一起往学校走去。这个动作,大概就是那个时候,小小的哥哥对于“护着”的理解吧。
前年家里有事,我坐火车回老家与小哥相见。到晚上忙完了,他提出送我到住处。我们慢慢地走着,都没说话,我眼前再现的是儿时他一手搬着两个小板凳,一手揽着我的肩膀“护着”我的情景。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那一幕小哥是否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