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渴望告别平凡,走向卓越?你是否心怀远大梦想,却无从下手?
我们都深谙熟能生巧的道理,但是现实并不尽然。
为什么有些人练习后突飞猛进,有些人苦苦练习却收效甚微?
1993年,加拿大作家格拉德威尔在畅销书《异类》中提出了1万小时定律。他认为,只要练习1万小时,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为卓越。
这个简单粗暴的理论,让许多人倍受鼓舞,看到了希望之光。但是真相并非如此。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但大多数人并不会变成口才达人;许多人常年做饭,但是大多数人也达不到厨师水平;许多工作,我们一干一辈子,可是能力并没有与日俱增,有时反而下降了。
显然,练习1万小时并不是成功的保障,仅有简单的重复练习是不够的。
书中有一段音乐老师和学生的对话。
学生每天练琴1小时,可是每次测试都只有C的成绩,始终没有进步。老师想弄清楚原因。
学生很委屈地说:“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我每天都练琴了。”
老师问:“每天练了多少次?”学生答:“10次或者20次。”
老师再问:“弹对了多少次?”学生答:“不知道,也许一两次吧。”
老师问:“你是怎么练习的?”学生答:“我不知道,我只是埋头弹。”
这样的场景是否很熟悉?
我们一直在看书,却不知道学到了什么,更不知道怎么运用;我们一直在写文章,却不知道写得好不好,也不知道好的文章应该怎么写;我们一直在跑步,却不知道正确的跑步姿势、技巧,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进步。
我们一直在埋头苦干,却不曾与进步邂逅。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低水平的勤奋,不一定能换来预期的收获。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也许只是一种伪勤奋。
最有效的练习,你该怎么做?
第一,寻找导师。
跟着优秀的导师学习,是一条捷径。
见多识广的经验,因材施教的方法,及时有效的反馈,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少走许多弯路。
第二,专注投入。
刻意练习需要全力以赴,而不是三心二意。最佳方式是更短的练习,更好的注意力。
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100%的努力,比在更长时间内只投入70%的努力,练习效果更好。专注学习1小时,比心不在焉地学习2小时,效果要好得多。
疲劳作战不如劳逸结合,拼时间不如拼效率。
第三,跨越停滞。
避免停滞的最好方法是以新的方式挑战大脑和身体。
各学科交叉学习,做一小时数学题,就换着学习语文;几种运动方式交替练习,今天健身房练力量,明天户外练跑步。
经常变换训练模式,交叉训练,就不容易陷入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