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作为一种有氧运动,是公众常见的运动方式之一。有人会选择晨跑来开启新的一天,也有人选择夜跑进行锻炼。什么时间跑步比较好?有什么注意事项?
正确选择跑步时间 跑步的时间通常是清晨、傍晚或者夜晚。对于晨跑,我们建议进行慢跑,有氧运动强度也不宜太高,最好控制在最大摄氧率或最大心率的75%以内。在傍晚跑步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常人体在17时前后状态较好,体力、精神状态和身体机能都处于较好状态,此时跑步不仅可以提高跑步效率,而且运动损伤的可能最小。建议大家根据个人情况可以进行高强度、多维度的锻炼,可以采用有氧和无氧运动相结合的运动方式。
跑步之前做好准备 穿着适合季节和温度的运动服装及跑鞋。跑步前需对全身大关节进行适当伸展,包括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上肢的肩关节。需结合自身情况适当补充水分和能量,建议老年人在运动前补充能量,如食用小面包、饼干等,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如进行长时间跑步,需中途及时补充水分。有条件者可佩戴有监测心率功能的手表。若超过日常运动最大心率时,要及时降低运动强度。
保证一定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推荐每周运动不少于3次。进行累计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累计至少75分钟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也能达到运动量,同等量的中等和较大强度有氧运动相结合的运动也能满足日常身体活动量,每次有氧运动时间应当不少于10分钟,每周至少有两天进行所有主要肌群参与的抗阻力量练习。
老年人和特殊人群应量力而行 老年人应当从事与自身体质相适应的运动,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包括骑自行车、散步、慢跑、长跑、游泳、爬楼梯等。每周运动3天—7天,每次20分钟—60分钟。初期可以每次5分钟—10分钟,逐步调整至最大限度。特殊人群应当在专业指导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