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往往因与社会接触少、缺乏关爱、没有亲人可以商量等原因,落入骗子的陷阱。
保险业务员骗走独居老人850余万元
近日,上海黄浦警方破获一起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开某,凭借保险业务员的身份,采取日常送礼、假意关心等手段,取得受害人张老太太的信任,引诱其转账进行“投资理财”共计850余万元。
实际上,这些钱被开某用于个人挥霍,其中光给女主播打赏就用了近500万元……
独居的张老太太在办理保险理赔业务的时候,认识了营销顾问开某。这位业务员不但态度温和,而且能说会道,业务操作更是十分娴熟,很快就帮张老太太办妥了理赔事宜。通过这次短暂的接触,开某给张老太太留下了相当好的印象。之后,开某经常邀请她参加公司举办的旅游活动,二人日渐熟悉。
2021年1月,开某谎称有个保本、保收益的理财项目,年利率3.15%,极力推荐张老太太参加投资。单纯的张老太太二话没说就点头同意了。随后的一段时间,开某便以代为操作手机,购买理财产品为名,多次将张老太太手机银行内的250多万元钱款直接转账至自己的个人账户。
当年8月,张老太太想出售手头的一套房子,但因自己不熟悉房产买卖,就又想到了开某。开某得知此事后,可谓是尽心尽力,找中介、商量价格,忙前忙后,很快就把事情给办妥了。张老太太拿到600多万的卖房款,十分高兴。她觉得开某确实是个热心肠的好人,更加心存感激。
然而,在开某的眼里,张老太太的这笔房款已然成了他的到手之财。为此,他编造谎言,以投资理财为由,让张老太太心甘情愿地把600多万元的房款转账给他。得手之后,开某的生活顿时阔绰起来,他索性辞掉了保险公司的工作,靠着从张老太太那里骗得的钱财肆意挥霍,先后在某网络直播平台充值近500万元人民币,专门用于给女主播刷礼物、线下约会,剩余的钱款则用于开某的日常生活开销。
3年多过去,张老太太没有等到理财产品的收益,反倒接到了一通让她恍然大悟的电话。今年3月,某保险公司销售人员电话联系张老太太,她才了解到,自己熟悉的那位保险业务员开某早在2021年就已经离职,且该保险公司也从未销售过张老太太所说的理财产品。此时,张老太太方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转而向公安机关报案。
接到报案后,黄浦公安分局刑侦支队迅速成立专案组,并组织警力开展侦查,通过询问受害人并调取相关银行流水,及时掌握了资金投资去向的相关证据。近日,专案组在辖区将犯罪嫌疑人开某抓获。开某对其虚构投资项目欺骗受害人,骗取巨额资金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目前,犯罪嫌疑人开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黄浦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犯罪逐渐增多。老年群体获得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对各种骗术了解不多,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常常成为诈骗分子的下手对象。
常见针对老年人的骗局有哪些
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通常以投资养老项目的名义吸收资金,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高额回报,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或以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等方式销售养老公寓、养老山庄;或以入住老年公寓后给予优惠打折、不入住给予高于银行利息分红的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防诈提示:老年人在投资时应增强风险意识,切勿被诱人的项目以及高回报率所迷惑,应该谨慎投资。
“温情”骗局 老年人走入人生的暮年,开始害怕孤独、向往陪伴,诈骗团伙往往抓住老年人的这一心理作为获取非法利益的突破点。诈骗分子主要假借义务诊疗、心理关爱、直播陪护、慈善捐助、志愿者服务、组织文化活动等形式获得中老年人的信任后,随即实施犯罪行为,更甚者,还打着“婚恋”的名头诈骗财物。
防诈提示:老年人要树立防范意识,不要轻信别人的话。更为重要的是,子女要多关心老年人,多多陪伴,多沟通近期生活状况,不要给骗子打感情牌的机会。
“缴纳养老金”骗局 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的名义,收取未参保人员高额“养老金”,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退休金。
防诈提示:许多案例中,诈骗分子通常会让老年人向家人隐瞒情况,建议老年人多关注一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以及社会新闻。子女要多与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状况,若发现老年人被骗,应立刻耐心劝导,及时止损,并立即报警。
中奖诈骗 此类诈骗,主要以手机短信、网页抽奖等方式出现,以小利诱惑,从而使深信“中奖”的老年人按照其一步一步设计好的步骤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等,最后上当受骗。
防诈提示:天上不会掉馅饼,更没有免费的午餐,老年人收到此类中奖信息,切勿轻信,应首先和子女商量或打110向警方咨询。
以房养老诈骗 通常,诈骗分子会以“房证无用”等类似话语为借口,诱导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公司,每月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也不耽误老人的居住。事实上,骗子会将老年人的房产直接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出。最后,当入局的老人变少时,骗子就会卷钱跑路,独留老年人钱房两空,甚至负债累累。
防诈提示:老年人要警惕“高息零风险”理财项目,尤其对于房屋抵押、买卖等重要投资理财事宜,要慎重对待,多与子女及亲属沟通,或者向公安部门咨询。
据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