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8日
第10版:10

“慢和缓”不是“等和靠”

本报评论员 李圣哲

今年毕业季,“慢就业”和“缓就业”现象悄然兴起。所谓“慢就业”或“缓就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并不打算马上就业,而是选择游玩、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等,重新认识自我、调试自我,慢慢考虑人生道路。

(据8月1日《沧州晚报》5版)

有人认为,“慢就业”“缓就业”是“难就业”的无奈之举。也有人认为,“慢就业”“缓就业”是“就好业”的主动选择。

在庞大的就业大军中,两者皆而有之。但不管如何,人生的图景并非只有“朝九晚五”一种,“慢就业”“缓就业”折射出青年一代的多元择业观。

“慢就业”“缓就业”能让人深度思考自身职业规划,让未来的职业选择经过深思熟虑后再确定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考察市场准备创业,还是旅行看世界找寻自我,亦或考研考公提升自我能力……都是青年人的热血生活。

“慢就业”“缓就业”是社会包容性发展使然。社会对“慢就业”“缓就业”展现出了包容的态度,认可其正常性、合理性,这种正视是对多元价值观的尊重,体现了社会的开明。

但是,在“硬币的另一面”,我们也须正视“慢就业”“缓就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警惕“慢就业”“缓就业”沦为“懒就业”,甚至“不就业”。

专家曾指出,“慢就业”可能会使毕业生错失就业“黄金季”,引发职业生涯“空窗期”和“啃老”现象发生。对高校而言,会导致就业率下降和就业质量下滑;对用人单位而言,会引发“用工难”“用工贵”;对国家而言,易导致人力资源的闲置浪费。

正因如此,家庭和社会要对没有发展计划和努力方向,甚至害怕进入职场的青年人进行引导和帮助,高校要对学生进行正面激励,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务实的就业观。同时,学校更应紧跟时代步伐,注重毕业生跟踪调研,特别关注“慢就业”“缓就业”的毕业生,适时地对其予以就业指导。

社会各界给予了年轻人更包容的环境,求职者自身也需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持续努力,不断充电,为尽快进入职场打下基础,在“慢”的过程中积攒“快”的爆发力。

“慢”和“缓”不是“等”和“靠”,青年一代不能为了“慢”而“慢”,要明确“慢就业”“缓就业”是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2023-08-08 本报评论员 李圣哲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0284.html 1 “慢和缓”不是“等和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