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4日
第10版:10

“路人甲”岂能成“名师”

本报评论员 郑广辉

暑假来临,一些校外培训和辅导机构纷纷打着“清北名师”的旗号,招揽学生。一些培训机构伪造师资海报,老师严重“货不对板”,所谓“清北名师”简介模糊,资质成谜,有的只是“清北毕业生”,还有很多其实就是“路人甲”。

(据7月24日《沧州晚报》10版)

家长想靠名师“点石成金”,不料自己却被培训机构“收割了韭菜”,这真是莫大的讽刺。是谁给了这些培训机构虚假宣传的底气和骗人的胆量?

首先,一些培训机构敢如此鼓吹,是抓住了家长的焦虑心理。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煞费苦心,不惜血本,把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倾注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可避免的产生教育焦虑和恐慌心理。对一些家长而言,“名校名师”就是最好的“安慰剂”,有了“名校名师”光环的加持,就如同给孩子吃了“灵丹妙药”,似乎能与孩子成绩直接挂钩。能让“名师”辅导孩子,许多家长在焦虑之余多了一丝安慰,像是吃了定心丸。于是,一些培训机构就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理,打着“清北”的旗号,“明目张胆”地收割家长的腰包。

家长面对培训机构抛出的“诱饵”时,要保持清醒和理智,辨别真伪,千万别交了智商税,还浪费时间与精力。

其次,培训机构敢如此包装“名师”,一些搜索引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21年国家出台规定,要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但在一些搜索引擎上,类似的广告比比皆是。

一些网络平台应遵守国家规定,切实负起责任来,对校外培训广告说“不”。对不遵守规定者,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查处力度,让校外培训广告远离网络,还网络一块净土。

最后,这些打着名师招牌的辅导机构,不但可能存在虚假宣传,还涉嫌违反“双减”政策。媒体曝光的某些通过“直播变录播”等方式营利的培训机构,有违背相关规定之嫌。违规学科类培训的野蛮发展,显然会消解“双减”治理成果。因此,有关监管部门应严格查处违反规定的培训机构。只有“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才能震慑不法培训机构,才能推动培训行业的自我净化与革新,才能让违规机构没有生存的土壤。

2023-08-04 本报评论员 郑广辉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99955.html 1 “路人甲”岂能成“名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