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姜宗芳 本报记者 马玉梅
周围血管包括外周动脉、静脉和淋巴管,中医称之为经脉、脉管,故周围血管疾病称为脉管病。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以及糖尿病人的增多,脉管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脉管病往往伴有肢体胀麻、酸痛,主要发生于单侧下肢、踝周、足趾或手指等部位,往往被认为心脑疾病、缺钙、痛风、类风湿关节炎、颈腰椎等疾病。大多数患者常出现严重合并症,溃疡坏疽时才去就医。如何早知道、早治疗、早预防?下面请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疮疡脉管病科主任艾明瑞讲解周围血管病中肢体出现肿胀的临床问题。
静脉性水肿常见的疾病
周围血管中动脉血从心脏流向四肢末端,静脉血是从四肢末端回流心脏,动静脉循环通畅,不会出现肿胀或疼痛,当动脉狭窄或闭塞不通或静脉回流障碍时,就会出现肢体水肿。在周围血管病中,表现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下肢水肿。周围血管病伴发的下肢水肿临床分为静脉性水肿、动脉性水肿和淋巴性水肿:
下肢静脉曲张 是指下肢表浅静脉的瓣膜功能障碍,使静脉内血液返流,随着静脉内血液瘀滞及静脉内压力的升高,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受累的静脉壁扩张、膨出和迂曲。迂曲常呈现为条索状、团块状,俗语中所描述的腿部“青筋凸起”。
下肢静脉曲张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双方均存在静脉曲张时,儿女患静脉曲张的概率则高达80%。如果是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小腿前内侧出现青筋样凸起,严重者范围更广泛,就会波及到大腿根部。如果是小隐静脉曲张,就会表现为小腿后外侧出现“青筋凸起”。患者可出现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症状:如双腿酸胀不适;患肢沉重乏力、轻度水肿;长时间站立和午后感觉症状加重;平躺或下肢抬高时,症状明显缓解;有时出现小腿肌肉痉挛即腿抽筋。
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 俗称老烂腿,因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导致静脉压升高,引起下肢皮肤破损。好发于小腿下1/3、内外踝、足靴区,创面边缘为不规则形状,溃疡面大小不一,常从1厘米到10厘米以上。易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最终导致下肢皮肤色素沉着、质硬、干燥、脱屑等。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就是下肢静脉里出现了血栓造成静脉血回流障碍,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临床常见深静脉血栓、浅静脉血栓和肌间静脉丛血栓。深静脉血栓的表现是单侧下肢突然肿胀,肢体明显增粗,腓肠肌挤压痛明显,或大腿根处有压痛感。
浅静脉血栓表现为沿浅静脉突发红肿热痛,有时蔓延整个大隐静脉。肌间静脉丛血栓指小腿的肌间静脉血栓,如腓肠肌的静脉血管较细,较易形成血栓,有的无症状,有的表现为小腿后方酸胀疼痛不适。无论哪种血栓,血液高凝是主因。
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深静脉是将肢体远端代谢废物回流至心脏,深静脉里面有逐层的瓣膜,当瓣膜受损时就会出现深静脉回流障碍疾病,造成四肢末端静脉血淤积出现水肿、皮肤色素沉着。
活动后,就会出现小腿胀痛或沉重感,浮肿明显并累及小腿浅表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 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疾病。临床以深部和(或)浅部静脉发育畸形,皮肤血管瘤(痣),骨骼和软组织过度生长等三联征为特征。
初期表现为肢体浅静脉曲张,皮肤局限性的葡萄酒色斑,表皮血管痣,逐渐出现包括肢体水肿、皮肤萎缩、多发性疣、皮炎、色素沉着、溃疡形成、蜂窝组织炎等。
动脉性水肿常见的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是全身性动脉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一般在中年后发病,是一种老年疾病,常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也会出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症状,如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等。
当四肢供血不足时,静脉出现回流动力不足而瘀血,表现为踝周及足背水肿,随着缺血加重,水肿也会逐渐加重,严重者还会伴发溃疡,常常夜间疼痛剧烈。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阶段性炎症性疾病,四肢发病,以下肢多见。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严重者肢端溃疡和坏死。常见于中青年长期吸烟的男性。当患肢急性期时,会表现下肢水肿且剧烈疼痛。
糖尿病足 患者会因周围神经病变而出现神经性水肿,多见于双下肢,与体位和活动有关。这是因肢体失去交感神经支配,引起末梢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动、静脉分流形成,从而表现双下肢静脉淤血水肿。
风湿性血管炎 是一种以血管炎症反应为主的疾病。下肢会出现组织供血障碍以及坏死。常见的症状有发热、体重下降、乏力、疲倦、厌食以及肌肉骨骼的疼痛、关节炎、踝关节水肿或者下肢网状青斑、紫癜、结节红斑、荨麻疹等。
红斑性肢痛症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末梢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肢体远端,如手、足、足趾、足底的毛细血管极度扩张,使局部皮肤温度增高,造成皮肤红、肿、热、痛,大多数见于足部。
在20岁—40岁的人中更为常见,男性一般多于女性。诱发因素中,营养不良与寒冷天气是主要诱因,可能与植物神经调节微循环障碍有关。
淋巴性水肿常见的疾病
下肢淋巴水肿 是指下肢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的软组织液在体表反复感染后,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后期皮肤增厚、粗糙、坚韧如象皮,亦称“象皮肿”。
继发性淋巴水肿 临床可见肢体淋巴水肿的表现。感染、损伤、手术、恶性肿瘤和放疗引发的继发性淋巴水肿有比较明确的病史和治疗史。感染性包括寄生虫、细菌、真菌等。损伤性包括手术、放疗、灼伤等。恶性肿瘤性包括原发性肿瘤、继发性肿瘤。
下肢丹毒 发病前往往有突然发热、寒战,随后出现红斑,皮肤颜色如火状,界限清楚。患处皮肤温度高、发紧,因累及淋巴回流而出现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可出现脓疱、水疱,好发于小腿。
下肢静脉曲张伴淋巴水肿 下肢静脉曲张后期患者因抵抗力的下降,很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如丹毒、急性蜂窝组织炎等,反复发作会阻塞或破坏淋巴管,使得淋巴的正常回流受阻,组织间隙中的淋巴液聚集增多。组织间液生成增多达临界值,出现明显的凹陷性水肿。起初患者的皮肤光滑、柔软,抬高患肢后肿胀消失,后期皮肤变黑、粗糙、变厚、变硬。
周围血管病如何早知道
下肢缺血性疾病早期出现足趾或手指麻木、发凉、怕冷、皮肤粗糙、指甲增厚、嵌甲(趾甲向肉里长)等,走路腿没劲如踩棉花,或行走一段距离小腿酸疼不适,或夜间腿抽筋,疼痛不适等。这时应触一下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看搏动是否减弱,或抬高下肢观察足趾有无苍白、皮肤温度是否低等。如有上述症状需到医院查动脉彩超了解动脉情况。
下肢静脉疾病早期活动后,小腿酸胀、发紧,劳累不适,休息一晚可缓解。或者踝周水肿,出现皮色发暗,甚至发黑,或者沿浅静脉疼痛或小腿后方疼痛等,可到医院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