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1日
第12版:12

“研学游”不能只剩“游”

“特种兵式打卡”待规范

故宫博物院为未成年人团队开放快速预约通道。

今年暑假,研学成为了最火热的旅游概念。与此同时,景区“人山人海”、排队“漫漫无期”、学习变成“席地打游戏”……部分文旅场馆和研学机构资源供给不足、优质服务欠缺等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研学需求火爆

“新玩法”受青睐

暑期是亲子游的传统旺季。相比以往,2023年的研学游关注度更高。

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针对9岁到13岁的孩子推出“古代中国·通识”系列课程,以精品馆藏文物为依托,全景式展现中华文明;在安徽,安徽创新馆开启暑期研学游,精心设计“科普专线”,带领学生近距离接触“大国重器”;在山东,当地推出“鲁南铁道游击”飞虎英雄集结地主题游线等12条红色研学主题精品游线,推动红色研学出彩创新……为了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学有所获,各地文博机构拿出“看家本领”,将特色资源融入研学游课程中,广受游客欢迎。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社会各界及家长对于研学游的重视和“热衷”程度显著提升。

“相比以往,今年研学游产品更为丰富,涌现出自然生态、科技创新、传统文化、安全健康等多种新主题、新‘玩法’,一些主题鲜明、规模较小、安排灵活的研学产品更受青睐。”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丽红说。

“特种兵式打卡”

待规范

吴同学是一家旅行社的兼职研学辅导员。他对媒体透露,出团前会给大家一张模棱两可的行程表,写着清华北大、圆明园、故宫等,实际上根本约不到票。“经常在前一天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早上七八点要出发前,都没有确定下来实际行程,没人知道要去哪,每天都在焦头烂额地打电话、催行程。”他说。

北京的大学生韩同学同样在一家研学机构兼职,她向记者分享了其中一天的行程:凌晨两点半起床准备去天安门看升国旗,上午爬居庸关长城,下午游览故宫。当日升旗结束后北京下起暴雨,行程淋着雨继续。酷暑加上暴雨,一天下来她作为成年人都已经精疲力尽,孩子们在密集行程下的身体健康状况就更令人堪忧了。

针对这些研学之旅的“糟心经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体验落差”折射出当前公共服务领域存在一些亟待重视的短板。

——需求激增,考验文旅行业承载能力。“无论去博物馆还是主题公园,都要顶着高温排几小时队,有时只看了两个项目就匆匆返程。”送孩子到外地参加研学活动的杭州家长王女士抱怨,除去路上、排队等花费的时间,孩子真正在研学的时间很有限。

——人才不足,优质研学项目供给有限。一些家长称,一些带队老师“并不专业”,有的项目也“名不副实”。广东家长杨女士反映,一些研学团采取“放羊”式管理,孩子们在博物馆自由活动,有的直接席地而坐打游戏、刷短视频,一趟旅行下来花费不低,但收获甚微。

——服务欠缺,应对客流热潮“措手不及”。随着研学游持续“升温”,一些“黄牛”抢票囤票干扰了场馆景区正常运营,不少游客反映,餐饮、讲解等配套服务水平也有待提升。

强化监管

规范发展

近日,为更好满足公众精神文化新需求,切实提升“研学游”的参观体验,不少博物馆通过延时开放、加强互动讲解、线上线下联动,应对暑期客流高峰。例如,故宫博物院近期开始受理未成年人团队预约参观申请,对未成年人占85%以上的暑期未成年人团队开放快速预约和入院通道。

一次充实而难忘的研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总是那样值得期待。在很多家长眼里,研学游作为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旅游是载体,教育是目的。

多位专家指出,市场需要研学游创造经济价值,但也不能因此忽视了其教育属性和人文价值。未来研学游市场还需加快制定规范标准、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更好发挥研学游“文化育人”的功能。

从文化服务上,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表示,要加强指导各地博物馆推出更多高品质、多元化展览和教育活动,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满足观众需求。

从行业建设上,张丽红、薄文广等专家建议,尽快出台研学旅行管理办法,对研学游组织者开展常态化技能培训,提升人才专业素养。天津辰一律师事务所主任常扬认为,可提高机构和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同时将“问题企业”负责人列入“黑名单”。

据新华每日电讯

2023-08-01 “特种兵式打卡”待规范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99470.html 1 “研学游”不能只剩“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