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憋胀、没有食欲,66岁的陈女士一直认为是“消化不良”,没想到,居然是凶险的急性心肌梗死。
1 下腹憋胀竟是心梗
陈女士20多天了常觉得下腹憋胀,频繁发作,甚至影响吃饭和休息。因陈女士有慢性胃炎、顽固性便秘等消化道疾病史,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消化不良,并已治疗数天,仍然不见好转。
陈女士在家人陪伴下来到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就诊前一天,她下腹憋胀症状持续发作,明显加重。
入院后,常规查心电图显示,有心肌缺血表现,经验丰富的医生马上意识到陈女士的病情不简单,立即急查了心肌酶、肌钙蛋白等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显示,这些指标都明显升高,于是第一时间请心血管医生会诊。
会诊后,医生考虑陈女士是急性心肌梗死。陈女士的症状持续存在,与家属沟通后,陈女士转入心内科治疗。
医生为患者做了急诊冠脉造影,结果确诊陈女士患上急性心肌梗死。医生立即为陈女士进行介入治疗,开通闭塞的粗大血管并植入一枚支架,患者下腹憋胀症状很快消失。
2 出现这些疼痛要警惕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来势凶猛、死亡率高。部分患者一发病就表现为心源性休克或猝死。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持续性胸痛,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濒死感等,最常出现的部位在胸骨后或者心前区。
也可表现为其他部位的疼痛,发生在肚脐至头之间的任何部位,如头痛、牙痛、咽喉痛、肩痛、上臂痛、上腹痛等,还有表现为恶心呕吐、胸闷气短、眼前发黑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不缓解,超过20分钟,就要怀疑是不是急性心肌梗死。
压榨性疼痛
高发部位:前心区
如果出现突发性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且持续时间在20分钟以上仍然不能缓解,伴随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呕吐、恶心、濒死感等症状,就要考虑是心梗。
钝痛
高发部位:左肩、左腋下
心脏病会导致左臂和左肩疼痛,有时候也会反射到右肩。疼痛一般为钝痛,而不是激烈疼痛,通常仅限于前臂内侧,有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尤其是伴有胸闷、气紧时,更要警惕心梗。
胀闷痛
高发部位:胸骨后、颈部
有冠心病史的患者,如果是突然出现了胸骨后、颈部呈阵发性胀闷痛,且有明显的胸部紧迫感,可牵引或放射至肩臂部等部位,就应警惕是急性心梗的发作。
大汗或呕吐
高发部位:后背
有研究发现,男性急性心梗发作症状很明显,主要就是持续的胸痛和大汗等典型的症状;女性患者则主要是放射痛、后背痛,恶心、呕吐居多。
一走路就疼
高发部位:下颌、牙齿
少数情况下,心梗可以表现为牙痛或下颌痛,这种牙痛还跟运动相关,人在静止状态时并不痛,一走路、运动就会疼痛,或是疼痛不止。还伴有其他症状,如胸痛、肩膀痛、濒死感等。
不典型心梗易误诊
急性心肌梗死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者的心电图表现为相应导联的ST段抬高,并且有演变的过程,是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很容易被临床医生识别。
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为ST段下移或T波倒置,如果没有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支持,就容易被漏诊。
心肌梗死表现多样化,不仅只有胸痛这么简单,任何无法解释的不适或治疗后不见好转的不适,都要及时就诊,排除心脏的问题。
3 预防心梗,做好这几点
改变生活习惯 戒烟、保证睡眠充足、饮食清淡,一日三餐中多增加膳食纤维及维生素,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钾的食物。
适当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心脏贮备能力低下,当突然间超负荷运动时,容易引起心绞痛。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都有助于增强心功能。不过,冠心病患者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脏康复治疗。
保持情绪稳定 长期情绪不稳定,大喜大怒对血管功能的影响很大,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定期体检 每年参加一次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中老年人。
防寒保暖要做好 寒冷的冬季,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冻”到心脏。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中老年群体更要注意,外出时要穿好衣服进行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和心梗。
据河北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