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晓梅 本报通讯员 张文娟
种什么
高品质果蔬不愁卖
“我22岁开始种植冷棚蔬菜,如今已整整22年。”身为蔬菜经纪人,祁德峰与其他蔬菜经纪人不太一样,他种植经验丰富、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容易接受新事物。
种植之初,祁德峰的冷棚里以黄瓜为主。持续种植黄瓜时间长了,会导致后续种植的作物成活率低。于是,他决定改种西红柿。
2015年,在一位客户的引荐下,祁德峰与永辉超市建立了联系。慢慢地,他发现,这类大型连锁超市对货品质量要求更高。
“高品质蔬菜非常受欢迎。只要我们供应的蔬菜质量有保障,超市方面就会不限量收购。而且,省去了种植户早起送货的辛苦,价格也比本地市场要高。”就这样,他当起了蔬菜经纪人,把村里各家各户种的蔬菜组织起来,销往外地。
那时候,村里家家有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这种西红柿品种皮薄,不方便储存,尤其不适合远距离运输。路途一长,西红柿就软了,品相不好。
客户对蔬菜品质要求高,而种植户观念落后,种植方式和销售理念也不符合市场需求。看到商机的祁德峰,决定从种植端开始,通过科学、高效的方式,种植出高品质的蔬菜。自那以后,他四处考察市场,寻找优良品种。
为此,祁德峰专门在自家冷棚开辟了一个试验棚,每次引进新品种,都先在棚里试种。“每年试种三四个新品种,筛选硬度高、成色好、产量高、口感佳的,来年再把种苗分发给农户。”
凭借这种推广模式,仅“威尔普3号”一个优选品种,祁德峰今年就卖出去14万棵种苗,“相比一般品种,产量明显增加,加上今年蔬菜价格又高,效益基本翻了番”。
怎么种
先进种植技术送上门
新品种引进来,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也要跟得上。如果继续用传统方法种植冷棚蔬菜,不仅费时费力,蔬菜品质还不好。在统一供种的基础上,祁德峰还无偿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指导和培训。
对于初次种植的农户,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询问情况。种植过程中,农户如果遇到问题,也可随时通过视频通话获取技术指导。
今年2月,时值早春,祁德峰每隔5天至7天就给初次种植的农户打电话提醒及时人工授粉。等到温度稍高些,则改成三四天提醒一次。
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工授粉环节。由于缺乏种植经验,一位种植户前期留果太多。等果实长到乒乓球大小时,又舍不得疏果。视频通话时,祁德峰发现了这一问题。
“必须及时疏果,底层果只能留4个到5个果,2层至6层每层最多留7个果。”电话中,他耐心跟对方解释:“不能贪多,否则等摘西红柿时,不仅费工,而且影响品质。精品果和普通果的价格相差近1倍呢。”
除此之外,祁德峰还摸索了一套有效防治病害的方法。“棚内铺设地膜后,湿度小,这样一来病害就少,防治起来更简单。而且,种植初期,赶在下雨前打一遍药也可预防病害。”
为了更好地给村里的种植户提供品种和技术指导,他跑到内蒙古赤峰、山东寿光等地进行考察。特别是在西红柿的主产区,他更是深入了解品种选择、种植技术以及新型肥料等。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祁德峰种植的西红柿亩产量最高可达1万公斤左右。
在祁德峰的帮助下,73岁的张洪坦和老伴搭建了1个冷棚种植西红柿,“春天种的西红柿现在收,这一季利润差不多能有4万元”。
卖到哪
大型连锁超市上门收购
“虽然我们这里是盐碱地,但富含矿物质,长出的瓜果品质和口感都特别好,尤其是种出的西红柿具备特有的沙甜风味。九年来,每批次抽检都合格。”品种好、品相佳,成了星马村西红柿的金字招牌。
今年5月,一位来自赤峰的客户慕名找到祁德峰。“客户是通过市场里分拣装箱的工人联系到我,仅这一季就收购西红柿20万余公斤。”
“不仅不愁卖,还能卖个好价钱,这样你不用鼓励,种植户也会扩大规模。今年西红柿的收购价格每公斤约2元,比去年要高,加之西红柿产量高,农户们的收益普遍不错。客商来我们这里收菜,来多少车都能装满。”祁德峰开心地说。
借助连锁超市的销售网点,星马村的西红柿销往北京、天津、重庆、南京、合肥等10多个大中型超市。
“现阶段,西红柿收购旺季基本结束。下一步,我们会清理冷棚,为后续种植黄瓜做准备。目前,永辉超市已与我商定好,只待9月底黄瓜新鲜上市。到了冬季,我准备再种植油菜等耐寒作物。”祁德峰盘算着。
由于蔬菜产销两旺,星马村和周边的东王、段庄、姜牛等10多个村庄陆续发展了1200多亩大棚蔬菜种植。
“我现在越来越有劲头了,一门心思种好菜,再卖出去,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吃到星马村的高品质蔬菜。”祁德峰朴实的话里透露着自信。
自蔬菜成熟季以来,祁德峰的手机就24小时不得闲。眼下正值西红柿销售旺季的尾声,祁德峰不忘打电话通知农户,趁天气好赶紧采摘。
祁德峰是盐山县边务镇星马村的蔬菜经纪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菜农把蔬菜卖给外地客商。而在西红柿销售季里,他已代销了55万余公斤。
3
冷棚内,蔬菜经纪人祁德峰查看农户种植的黄瓜。 本报通讯员 摄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