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7日
第15版:15

东方雅韵诉芳华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摄影报道

蔡荣平

布贴画《悠存》

布贴画《金玉满堂》

布贴工艺花束

旗袍作品《兰心惠质》

《丹凤朝阳·文脉沧州》

《一帆风顺》

蔡氏旗袍、布贴画

蔡氏旗袍是源于宫廷旗袍的手工艺术,蔡氏布贴画则源自宫廷补绣工艺。 2022年,蔡氏旗袍和蔡氏布贴画分别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旗袍,这一古老而优雅的中国女性传统服装,以独特的设计和华丽的修饰而闻名于世,有着“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之美誉。

伴随着旗袍的制作,巧手艺人将制衣裁剪下来的边角料,制作成有着民族工艺和国画中工笔画风格的布贴画,更令人赏心悦目。

适度的袍体、精美的刺绣、多彩的颜色……在沧州古玩城内,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蔡氏旗袍、蔡氏布贴画代表性传承人蔡荣平的工作室中,一件件旗袍和布贴画作品,演绎着芳华、诉说着风雅……

源于宫廷制袍技艺

走进工作室,那一件件蔡荣平设计并制作的旗袍,可以说兼具了东方女性特有的含蓄典雅之美,又有宫廷风格的华丽大气。

身着一袭墨绿色改良旗袍的蔡荣平,正伏在工作台上,一刀一剪、一针一线,缝制着美丽的作品……

那一块块看似普通的丝绸、锦缎,经蔡荣平的剪裁后,再经过镶、嵌、绲、宕、盘、绣、推、归、拔、烫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精巧繁复的工艺,有了刺绣、镶嵌、绲、宕等点缀,就变成了一件件既细致美观,又顺滑饱满,尽显东方女性美的华丽旗袍。

“一件旗袍的诞生,为了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女性的曲线美,要运用归、拔等工艺来处理细节,使平面裁剪的旗袍具有主体立体裁剪的效果。”在工作台前,蔡荣平温婉平和地介绍着蔡氏手工技艺的特色。

上世纪20年代,受西方服饰影响,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来。

“当时的旗袍,是汉族妇女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通过不断改进后走进千家万户的。”蔡荣平说,清朝后期汉族女子流行旗装,人们将旗装改良,将腰部变得略细,再融合汉族元素立领、左右两面开叉等形成当时的京派旗袍。改良后的旗袍在上世纪30年代几乎成为中国女性的标准服装。

蔡氏旗袍来自家传,她的曾祖父蔡长河是清朝宫廷裁缝,有“蔡神剪”的称号,传承了宫廷旗袍、京派旗袍的制作技法。

清朝末期,蔡长河回到老家南皮,开办了蔡氏裁缝铺子,并把旗袍制作手艺传给儿子蔡殿英。而后,蔡殿英将旗袍裁剪技艺传授给女儿蔡凤梅。蔡凤梅传授于侄女蔡荣平,使得这项技艺流传至今。

蔡荣平继承了传统细致而富有特色的旗袍制作技艺,将传统手工工艺与现代面料、版型相结合,在业内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

就地取材制成贴画

在蔡荣平工作室内,除了旗袍,非常吸引眼球的还有那自然流畅、惟妙惟肖、风格各异的布贴画作品。

“我们的布贴画源于蔡氏旗袍。当时,曾祖父每做完一件旗袍,都舍不得扔掉裁下来的边角料。他就仔细梳理,以便再利用。经过构思,他把边角料搭配颜色做成了一些动物的图案,补缀在孩子的鞋帽上、枕头上。比如补在孩子们的老虎鞋、老虎帽上,或着做成鸳鸯的图案,补缀在新婚情侣的枕头上,以寓意吉祥幸福。”蔡荣平说。

之后的传承人们,通过平时对人物、山水、花鸟、动物的细心观察,启发灵感,随意性地画出图案,把各种色彩的布块裁剪、包边、粘贴,按照图案的构图进行组合,粘贴在背景布上,制作出精美的布贴花艺术作品。

蔡荣平制作的布贴画构图为单层次、两度空间平面,造型删繁就简,花纹与彩色的选择注重大的整体色调,充分运用布料的纹理,富有木刻版画的特点,造型美观大方,工艺精美细致。

如今,蔡荣平进一步创新,将这些边角布料做成了包含武术、杂技等元素的人物和花鸟山水等图案的装饰画,还做成了牡丹、玫瑰、腊梅等花束摆件等工艺品,用于装饰客厅、书房、居室等。

“我所传承的蔡氏布贴画是宫廷补绣技法,到了民间又叫布堆花、布贴花,色彩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简洁,造型也都很独特。它的效果是笔墨无法代替的。”蔡荣平说,“布贴画可以说是废物利用,既环保又增添了几分生活情趣。”

蔡氏布贴画的材料由过去的凤尾纱、棉布、丝绸发展到现在特制的染色布。这一剪一贴的组合展现了美的时空、美的情趣,体现出艺人的想象力、创造力。

以匠心“唤醒”旗袍

旗袍最能展示中国女性的曲线美,虽然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但如今它大部分出现在特殊节日或走秀舞台,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

“旗袍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宴会和节日场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因为它有着多样化的款式和材质,所以女性朋友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心情选择不同的旗袍。无论是上班、聚会还是参加活动时,都能够展现出特殊的魅力。”蔡荣平说。

多年来,蔡荣平致力于整合现有旗袍资源,改进运管模式,让穿旗袍融入到女性的日常生活中。她建立了蔡氏旗袍博物馆和旗袍艺术培训部,成立了蔡氏旗袍协会,组织传承人培养年轻传承人。她将搜集整理我市及周边区域的旗袍款式,充实到旗袍博物馆,建档入册。

她的旗袍代表作有《富贵有余》《兰心惠质》《翠玉长青》等,还结合时事和沧州文化,制作了《丹凤朝阳·文脉沧州》《龙凤呈祥》《百年华诞·前程似锦》等作品。她的布贴画作品有《连年有余》《守望幸福》《金玉葫芦》和《冰墩墩雪容融》《逆行迎春》等。

在今年的省文创大赛上,蔡荣平创作的蕴含大运河文化的旗袍《一帆风顺》,选用真丝缎面料,手工刺绣,经过20多道工序精工制作完成,彰显出大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气正风清、吉祥和谐、物阜民丰的美景,正好形成一副对联,“贵有清风同皓月,分明好梦共船帆”。

喜爱旗袍的女人温文尔雅,而喜爱布贴画装饰的女人雅致且不拘于传统。两者结合,在最大程度上凸显出一个女士的气质和东方韵味。也正因此,虽已56岁,蔡荣平依然很年轻美丽、优雅从容。

蔡荣平说:“旗袍是传统手工工艺与现代面料、版型相结合的高级定制服饰。我会坚持传统工艺,用心去打造每一件旗袍。人们说,几乎每一个女士的衣柜中永远缺一件衣服。我特别希望,缺的那件衣服是旗袍。姐妹们穿上它,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为自己的气质锦上添花!”

2023-07-27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摄影报道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99086.html 1 东方雅韵诉芳华 /enpproperty-->